拼音jiā cè
注音ㄐㄧㄚ ㄘㄜˋ
繁体挾策
亦作“挟策”。
手拿书本。喻勤奋读书。
胸怀计谋、建议。
持鞭,扬鞭。亦以喻奔走;行动。
亦作“挟筴”。
手拿书本。喻勤奋读书。
引《庄子·骈拇》:“问臧奚事,则挟筴读书。”
陆德明•释文:“筴字又作策, 李 云:‘竹简也。古以写书,长二尺四寸。’”宋•苏轼 《次韵王郎子立风雨有感》:“后生不自牧,呻吟空挟策。”
胸怀计谋、建议。
引明•宋濂 《<桂氏家乘>序》:“周 末有 季楨 者,与其弟 眭 挟策以干诸侯。”
清•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二一:“书生挟策成何济,付与维南织女愁。”
李大钊 《国情》:“将亦为天下挟策干时之士裂矣。”
持鞭,扬鞭。亦以喻奔走;行动。
引唐•蒋防 《霍小玉传》:“长安 有媒 鲍十一娘 者……性便辟,巧言语,豪家戚里,无不经过,追风挟策,推为渠帅。”
宋•曾慥 《高斋漫录》:“度支 金郎中 君卿,年十九时,与其兄 君祜 郊居,挟策野外,遇田家有醉斗而伤者,仇人尤而执之。”
明•汤显祖 《紫箫记·假骏》:“自家 鲍四娘,调丝品竹,蚤谢同心;挟筴追锋,还推老手。”
周咏 《去国吟》:“中原到处不可居,何如挟策出国身还慊。立马斯须别亲友,离情又触长亭柳。”
挟策,汉语词汇。
拼音:jiā cè
注音:ㄐㄧㄚ ㄘㄜˋ
释义:亦作“ 挟筴 ”。 1.手拿书本。喻勤奋读书。2. 胸怀计谋、建议。3. 持鞭,扬鞭。亦以喻奔走;行动。
1.他们交往多年,在极左思潮盛行的时代,在寂寞中唱和挟策,相扶相藉,感人心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