闷葫芦的成语故事
拼音mèn hú lú
基本解释比喻很难猜透而令人纳闷的话或事情。
出处元 纪君祥《赵氏孤儿》第四折:“好着我沉吟半晌无分诉,这画的是徯幸杀我也闷葫芦。”
暂未找到成语闷葫芦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闷葫芦)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照葫芦画瓢 | 宋·魏泰《东轩笔录》第一卷:“太祖笑曰:‘颇闻翰林草制,皆检前人旧本,改换词语,此乃俗所谓‘依样画葫芦’耳,何宣力之有?’” |
依样画葫芦 | 宋 魏泰《东轩笔录》第一卷:“太祖笑曰:‘颇闻翰林草制,皆检前人旧本,改换词语,此乃俗所谓‘依样画葫芦’耳,何宣力之有?’” |
闷闷不乐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8回:“意欲弃布他往,却又不忍;又恐被人嗤笑。乃终日闷闷不乐。” |
拉闲散闷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九十五回:“拉闲散闷耍子而已。” |
比葫芦画瓢 | |
遁世无闷 | 《易·乾》:“不成乎名,遁世无闷。”孔颖达疏:“谓逃遁避世,虽逢无道,心无所闷。” |
依样葫芦 | 清·孔尚任《桃花扇·草檄》:“只有一个史阁部,颇有忠心,被马、阮掣肘,却也依样葫芦。” |
依本画葫芦 | 《朱子语类》卷四二:“仲弓却只是据见本子做,只是依本画葫芦。” |
明月芦花 |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随州大洪山报恩禅师》:“休论佛意祖意,谩谓言端语端。铁牛放去无踪迹,明月芦花君自看。” |
闷胡卢 | 鲁迅《彷徨·肥皂》:“这是什么闷胡卢,没头没脑的。” |
遁俗无闷 | 唐·王勃《彭州九陇县龙怀寺碑》:“遁俗无闷,因时有待。” |
闷海愁山 | 元 施惠《幽闺记 三十二缨闺拜月》:“听说罢姓名家乡,这情苦意切,闷海愁山将我心上撇,不由人不泪珠流血。” |
遁逸无闷 | 南朝·梁·江淹《无为论》:“欲使自天佑之,吉无不利,舒卷随取,进退自然,遁逸无闷,幽居永贞,亦何荣乎?” |
依葫芦画瓢 | 《诗刊》1977年第12期:“如果就事论事,依葫芦画瓢,就会写成:一条搭肩六尺长,劳动一天沾了灰。” |
散闷消愁 | 元·高安道《哨遍·嗓淡行院》套曲:“待去歌楼作乐,散闷消愁,倦游柳陌烟花。” |
头昏脑闷 | 元·赵明道《斗鹌鹑·题情》套曲:“困腾腾头昏脑闷。” |
指冬瓜骂葫芦 | |
东扯葫芦西扯瓢 | 柯蓝《浏河十八弯》:“你少东扯葫芦西扯瓢,抗旱就抗旱,怎么又发癫,想起去查账了。” |
闷闷不悦 | 明·郭勋《英烈传》第24回:“‘只可惜他落在别国,倒在此处做了对头。奈何,奈何!’闷闷不悦,这也不题。” |
葫芦依样 | 清 周亮工《书影》第三卷:“工者不免优孟抵掌之诮,拙者至有葫芦依样之讥。” |
闷在鼓里 |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18章:“坐井观天,闷在鼓里,怎么行?” |
闷声不响 | 梁实秋《吸烟》:“我没有选择黄道吉日,也没有诹访室人,闷声不响的把剩余的纸烟一古脑儿丢在垃圾堆里。” |
打闷葫芦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恐把仙机泄漏,遂掩了卷册,笑向宝玉道:‘且随我去游玩奇景,何必在此打这闷葫芦。’” |
消愁释闷 | 《敦煌变文集·降魔变文》:“九夏名花,遍地亭而照灼。足可消愁释闷,悦畅心神。” |
没嘴葫芦 | 元·关汉卿《蝴蝶梦》第二折:“浑身是口怎支吾,恰似个没嘴的葫芦。” |
消愁解闷 | 元高文秀《遇上皇》第一折:“[搽旦云]我不和你撒赖撒痴的,断了酒者![正末唱]教我断消愁解闷瓮头香。” |
消愁破闷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回:“但观其事迹原委,亦可消愁破闷。” |
愁山闷海 | 元 无名氏《争报恩》第二折:“俺又不曾弄月嘲风,怎揽这场愁山闷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