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究底的成语故事
拼音xún gēn jiū dǐ
基本解释寻找根源;追究底细;弄清来龙去脉。寻:寻求;寻找;根:根源;根由;究:探究;追究;底:底细。
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39回:“刘姥姥是信口开河,情哥哥偏要寻根究底。”
暂未找到成语寻根究底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寻根究底)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一根一板 | |
一竹竿打到底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45回:“我爷娘当初把我嫁给王押司,只指望一竹竿打到底,不想半路相抛。” |
一竿子捅到底 |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29章:“这篇文章好就好在一竿子捅到底,骂到了皇帝头上。” |
上根大器 | |
不可究诘 |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一回:“好好一座中国江山,被这班强有力的大人先生,闹的四分五裂,不可究诘,共和在那里?” |
不根之论 | 《汉书 严助传》:“朔、皋不根持论,上颇俳优畜之。 |
不根之谈 | 清 沈涛《交翠轩笔记》第四卷:“扬州有喜姓,俗言先本姓史,嫌与死同音,乃改为喜。此不根之谈也。” |
不知底细 |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67回:“我也不知底细。” |
东寻西觅 | 《平妖传》第十回:“比及让了他罢了,又来东寻西觅,只恐还在左近,放心不下。” |
中流底柱 | 宋·朱熹《与陈侍郎书》:“而二公在朝,天下望之,屹立若中流之底柱,有所恃而不恐。” |
书囊无底 | 宋·黄庭坚《送王郎》诗:“连床夜语鸡戒晓,书囊无底谈未了。” |
买笑寻欢 | 欧阳予倩《潘金莲》第二幕:“他仗着有钱有势,到这儿来买笑寻欢,他哪儿有甚么真情真义?” |
井底之蛙 | 先秦 庄周《庄子 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
井底虾蟆 | |
井底蛤蟆 | 明 陈汝元《金莲记 弹丝》:“妾阅人多矣,皆是井底蛤蟆,未有中原麟凤。” |
井底银瓶 | 唐·白居易《井底引银瓶乐府》:“井底引银瓶,银瓶欲上丝绳断;石上磨玉簪,玉簪欲成中央折。” |
井底鸣蛙 | 元·无名氏《看钱奴》第一折:“则你那自尊自贵无高下,真乃是井底鸣蛙。” |
伊于胡底 | 《诗经 小雅 小旻》:“我视谋犹,伊于胡底?” |
伊何底止 | 鲁迅《〈朝花夕拾〉后记》:“起观斯世之忍心害理,几全如陈叔宝之无心肝。长此滔滔,伊何底止?” |
六根清净 | 隋 隋炀帝《宝台经藏愿文》:“五种法师,俱得六根清净。” |
六根清静 | 《法华经·法师功德品》:“以是功德,庄严六根,皆令清静。” |
再实之木根必伤 | 南朝·宋·范哗《后汉书·马皇后纪》:“常观富贵之家,禄位重叠,犹再实之木,其根必伤。” |
再实之根必伤 | 《淮南子 人间训》:“再实之根必伤,掘藏之家必有殃。” |
冤沉海底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十六卷:“我指望忍辱偷生,还图个报仇雪耻,不道这贼原放我不过。我死也罢了,但是冤沉海底,安能瞑目!” |
冬烘学究 | 茅盾《幻灭》:“无奈应试者大抵是那一类脚色——冬烘学究,衙门蛀虫,又不能剥夺他们的考试权,只好让他们来考。” |
切树倒根 | |
刨树搜根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三回:“至于列公,听这部书,也不过逢场作戏,看这部书,也不过走马观花。真个的,还把有用精神置之无用之地,费这闲心去刨树搜根不成?” |
刨根究底 | 《收获》1981年第4期:“我从来不喜欢打听姑娘们的事,也懒得为此去刨根究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