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晚清很典型,原来做官要考试,但太平天国之乱,政府急等钱用,捐班一开,成批的官帽子涌上来了。
2.胡雪岩原来是“捐班”官员,三品道员只能顶戴蓝宝石,这下戴上“红顶子”,成为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红顶商人”。
3.毛*席说,清朝时,有一巡抚是捐班出身,而臬台是科班出身,这臬台的官是凭功名得来的,看不起这捐班出身的上司。
4.捐班可以捐到三品道员,自然也就有诰封。
5.但论地位,论功名,一个捐班知县高居在上,总不免局促异常。
6.因而有赀者为“捐班清流”,有佳子弟者为“诰封清流”。
7.道光中安徽举人朱凤鸣上书,指出用捐班等于是专用小。
8.像王有龄这样,年纪还轻,应该刻苦用功,从正途上去巴结,不此之图,而况又穷得衣食不周,却痴心妄想去捐班,岂不是没出息?1。
※ "捐班"造句帝一辞典汉语词典查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