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居

[清代]: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村居”译文及注释

译文

草木生长鸟儿飞舞的杨春二月时节,轻拂堤岸的杨柳沉醉在烟雾般的水汽之中。

村里的孩子们放学回家天色还早,赶紧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

注释

村居:在乡村里居住时见到的景象。

杨柳拂堤:像杨柳一样抚摸堤岸。醉:迷醉,陶醉。春烟:春天水泽、草木间蒸发形成的烟雾般的水汽。

散学:放学。

纸鸢:泛指风筝,它是一种纸做的形状像老鹰的风筝。鸢:老鹰。

“村居”鉴赏

鉴赏

“草长莺飞二月天”写时间和自然景物。生动地描写了春天时的大自然,写出了春日农村特有的明媚、迷人的景色。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堤旁的柳树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草长莺飞”四个字,把春在的景物写活,使读者仿佛感受到那种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气氛,读者的眼前也好像涌动着春的脉搏。

“拂堤杨柳醉春烟”写村中的原野上的杨柳,“拂”,“醉”,把静止的杨柳人格化了。枝条柔软而细长,轻轻地拂扫着堤岸。春日的大地艳阳高照,烟雾迷蒙,微风中杨柳左右摇摆。诗人用了一个“醉”字,写活了杨柳的娇姿;写活了杨柳的柔态;写活了杨柳的神韵。这是一幅典型的春景图。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主要写人物活动。描述了一群活泼的儿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风筝的生动情景。孩子们放学早,趁着刮起的东风,放起了风筝。儿童正处在人生早春,儿童的欢声笑语,兴致勃勃地放风筝,使春天更加生机勃勃,富有朝气。儿童、东风、纸鸢,诗人选写的人和事为美好的春光平添了几分生机和希望。结尾两句由前两句的物写到人,把早春的迷人渲染得淋漓尽致。

春景既然如此动人,生活在这如画的春光中的人更是如此,诗的后两句,由景而及人,诗人饶有情致地写了一个群童放风筝的场面。天气实在太好了,连平时爱在外贪玩的小学生们也一反常态,放学后早早地回到家,赶紧放起风筝来。“散学归来”用一“早”字,说明连孩子们也让这风和日丽的气候给打动。

全诗前半部分写景,后半部分写人,前半部分基本上是写的静态,后半部分则添加了一个动态。物态人事互相映衬,动态静态彼此补充,使全诗在村居所见的“春”景这一主题下,完美和谐地得到了统一。

创作背景

诗人晚年遭受议和派的排斥和打击,壮志难酬,于是归隐于上饶地区的农村。在远离战争前线的村庄,宁静的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受到田园氛围感染的诗人心情愉悦写下此诗。

高鼎简介

清代·高鼎的简介

高鼎

高鼎,清代后期诗人。字象一,又字拙吾,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高鼎生活在鸦片战争之后,大约在咸丰年间(1851~1861),其人无甚事迹,其诗也多不合那个时代,一般人提到他,只是因为他写了一首有名的有关放风筝的《村居》诗。著有《拙吾诗稿》。

...〔► 高鼎的诗(1篇)

猜你喜欢

山行杂咏

清代袁枚

十里崎岖半里平,一峰才送一峰迎。

青山似茧将人裹,不信前头有路行。


重山·晚过黄渡

清代朱祖谋

过客能言隔岁兵。连村遮戍垒,断人行。飞轮冲暝试春程。回风起,犹带战尘腥。

日落野烟生。荒萤三四点,淡于星。叫群创雁不成声。无人管,收汝泪纵横。


沉醉东风·渔夫

元代白朴

黄芦岸白蘋渡口,绿柳堤红蓼滩头。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点秋江白鹭沙鸥。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


点绛唇·暗里追凉

清代王国维

暗里追凉,扁舟径掠垂杨过。湿萤火大。一一风前堕。

坐觉西南,紫电排云破。严城锁。高歌无和。万舫沉沉卧。


江天暮雪

元代陈孚

长空卷玉花,汀洲白浩浩。

雁影不复见,千崖暮如晓。

渔翁寒欲归,不记巴陵道。

坐睡船自流,云深一蓑小。


寄王琳

南北朝庾信

玉关道路远,金陵信使疏。

独下千行泪,开君万里书。


采桑子·桐庐舟中

清代陶元藻

浮家不畏风兼浪,才罢炊烟,又袅茶烟,闲对沙鸥枕手眠。

晚来人静禽鱼聚,月上江边,缆系岩边,山影松声共一船。


春草

唐代唐彦谦

天北天南绕路边,托根无处不延绵。

萋萋总是无情物,吹绿东风又一年。


送应氏二首

魏晋曹植

其一

步登北邙阪,遥望洛阳山。

洛阳何寂寞,宫室尽烧焚。

垣墙皆顿擗,荆棘上参天。

不见旧耆老,但睹新少年。

侧足无行径,荒畴不复田。

游子久不归,不识陌与阡。

中野何萧条,千里无人烟。

念我平常居,气结不能言。

其二

清时难屡得,嘉会不可常。

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

愿得展嬿婉,我友之朔方。

亲昵并集送,置酒此河阳。

中馈岂独薄?宾饮不尽觞。

爱至望苦深,岂不愧中肠?

山川阻且远,别促会日长。

愿为比翼鸟,施翮起高翔。


上京即事五首·其五

元代萨都剌

五更寒袭紫毛衫,睡起东窗酒尚酣。

门外日高晴不得,满城湿露似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