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危的成语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dào xuán zhī wēi倒悬之危 | 倒悬:象人被倒挂着一样。比喻处境极端困难。 | 《孟子 公孙丑上》:“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如解倒悬也。 |
lín wēi zì huǐ临危自悔 | 悔:懊悔。遇到危难时自己懊悔。形容意志不坚定。 | 元·郑光祖《钟离春智勇定齐》第三折:“您今日遭陷擒缚,方才是临危自悔。” |
lín wēi zì xǐng临危自省 | 省:醒悟。临到危难时能够自己觉醒。 | 明·无名氏《云台山》第二折:“我与你指迷途,临危自省,我教你得平安,福禄如增。” |
lín wēi zì jì临危自计 | 计:计算。指临到危险时刻只为自己着想。 | 后晋·刘昫《旧唐书·吴溆传》:“人臣食君之禄,死君之难,临危自计,非忠也。” |
wēi yán wēi xíng危言危行 | 危:正直。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 先秦 孔子《论语 宪问》:“邦有道,危言危行。” |
wēi yán zhèng sè危言正色 | 刚直的言论和严正的态度。 | 唐·陈子昂《谏灵驾入京书》:“必待非常之主,然后危言正色,抗议直辞,赵汤矍而不回。” |
lín wēi bù gù临危不顾 | 临:遇到;危:危险。遇到危难的时候,一点也不怕。 | 《三国志 魏志 陈留王传》:“和、琇、抚皆抗不挠,拒会凶言,临危不顾。” |
lín wēi lǚ bīng临危履冰 | 临:面临;履:踩,踏。面临危境,走在冰上。比喻处境艰危,应时时戒惧谨慎。 |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90卷:“故圣人当言而惧,发言而忧,常如临危履冰,以大居小,以富居贫。” |
yàn chǔ wēi cháo燕处危巢 | 见“燕处焚巢”。 | 清·筱波山人《爱国魂·勤王》:“怕只怕临安颓厦如燕处危巢。” |
diàn wēi zhī yù阽危之域 | 阽危:危险;域:境地。危险的境地。 | 南朝·齐·王融《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故能出人于阽危之域,跻俗于仁寿之地。” |
yǐ wēi wéi ān,yǐ luàn wéi zhì以危为安,以乱为治 | 治:合理。把危亡当作安定,把祸乱当作太平。形容缺乏政治远见,看不到潜在的危机。 | 汉·贾谊《治安策》:“夫以天子之位,乘今之时,因天之助,尚惮以危为安,以乱为治。” |
xīn suǒ wèi wēi心所谓危 | 危:危险。心里觉得有危险。指个人对情况和问题的主观认识。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人心之不同,如其面焉。吾其敢谓子面如吾面乎?抑所谓危,亦以告也。” |
wēi jí guān tóu危急关头 | 不可预见的紧急关头或困境,要求立即采取行动以避免造成灾难。 | 王朔《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我对她也很好,一方面是感激她在危急关头毫不犹豫地站在我一边。” |
huǐ bù wēi shēn毁不危身 | 见“毁不灭性”。 | 西汉·戴圣《礼记·檀弓下》:“丧不虑居,毁不危身。” |
zhuǎn wēi wéi ān转危为安 | 由危险转为平安。危:危险。 | 汉 刘向《<战国策>书录》:“皆高才秀士,度时君之所能行,出奇策异智,转危为安运亡为存,亦可喜,亦可观。” |
rén xīn wéi wēi人心惟危 | 惟:是;危:险恶。指人的嗜欲之心是危险的。 | 《尚书 大禹漠》:“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
qù wēi jiù ān去危就安 | 离开危险,达到平安。 | 《北齐书·文襄帝纪》:“去危就安,今归正朔;转祸为福,已脱罗网。” |
wēi yán gāo lùn危言高论 | 正直而不同凡响的言论。 | 东汉·班固《汉书·息夫躬传》:“初,躬待诏,数危言高论,自恐遭害,著绝命辞。” |
wēi ér bù chí危而不持 | 持:扶助,支持。国有危急之事,不须外力扶助便能安然平息。 | 战国·鲁·孔丘《论语》:“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
chí wēi fú diān持危扶颠 | 扶持危困的局面。 | 先秦 孔子《论语 季氏》:“危而不持,颠而不扶。” |
shè wēi lǚ xiǎn涉危履险 | 涉:经历;履:踩踏。身涉危难,经历险阻。形容闯过重重困难。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度尚传》:“磐身婴甲胄,涉危履险,讨击凶患,斩駗渠帅,余尽鸟窜冒遁,还奔荆州。” |
shè jiān lǚ wēi涉艰履危 | 涉:经历;履:踩踏。身涉危难,经历险阻。形容闯过重重困难。 | 南朝·齐·虞玩之《上表告退》:“经昏践乱,涉艰履危,仰圣德以求全,凭贤辅以申节。” |
wēi yán sǒng tīng危言耸听 | 指故意说些夸大的吓人的话;使人惊疑震动。耸听:使人听了吃惊;危言:使人吃惊的话。 | 宋 吕祖谦《吕东莱文集》:“意者危言骇世,姑一快胸中之愤耶!” |
fú wēi chí diān扶危持颠 | 扶:帮助;持:握,把握;颠:倒,倾倒。指挽回处于危难中的国家或人。 | 唐 杜光庭《虬髯客传》:“素骄贵,末年愈甚,无复知所负荷,扶危持颠。” |
niǎo fù wēi cháo鸟覆危巢 | 鸟巢因建于弱枝而倾覆。比喻处境极端危险。 | 唐·李商隐《行次昭应县道上》诗:“鱼游沸鼎知无日,鸟覆危巢岂待风。” |
zhì luàn ān wēi治乱安危 | 使纷乱的社会得到整治,危急的局势得以安定。 | 宋·苏轼《东坡集·司马温公行状》:“其余非天下所以治乱安危者,皆不载。” |
gāo ér bù wēi高而不危 | 身居高位而没有倾覆的危险。 | 《孝经·诸侯章》:“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 |
fú wēi zhěng nì扶危拯溺 | 溺:落水。扶助危难者,救起落水者。比喻尽力救助别人的危难。 | 唐·崔佑甫《唐故常州刺史独孤公神道碑铭》:“常州之义笃于友,用之有常,行之可久,扶危拯溺,尔身我手。” |
zhěng nì fú wēi拯溺扶危 | 拯:救。溺:落水者。危:危难。救助落水者,扶持危难中的人或国家。亦作“拯危扶溺”、“拯危济困”。 | 《陈书·虞寄传》:“然夷凶剪乱,拯溺扶危,四海乐推,三灵眷命,揖让而居南面者,陈氏也。” |
zhěng wēi fú nì拯危扶溺 | 溺:落水者;危:危乱,指动乱中的国家。拯救、帮助受难的百姓和动乱中的国家。 |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73回:“岂有论道经邦之志,全无拯危扶溺之心。” |
fú wēi chí qīng扶危持倾 | 扶:帮助;持:握,把握。指能够挽回颠危的局面,使之转危为安。 | 晋·陈寿《三国志·许靖传》:“今日足下扶危持倾,为国柱石。” |
pò jiā wēi guó破家危国 | 损毁家庭危害国家。 | 三国·魏·钟会《母夫人张氏传》:“嫡庶相害,破家危国,古今以为鉴诚。” |
wàng zhàn bì wēi忘战必危 | 战:战备。危:危险,危机。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平,忘记了战备就一定会产生危机。 | 东汉·班固《汉书·主父偃传》:“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平,忘战必危。” |
fú wēi jì jí扶危济急 | 犹扶危济困。 |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鎌田诚一墓记》:“君以一九三○年三月至沪……中遭艰巨,笃行靡改,扶危济急,公私两全。” |
jí rén zhī wēi急人之危 | 急:着急;危:危急。热心主动帮助别人解决困难。 | 《新五代史·刘守光传》:“公三晋贤士,独不急人之危乎?” |
cún wáng ān wēi存亡安危 | 使将要灭亡的保存下来,使极其危险的安定下来。形容在关键时刻起了决定作用。 | 《荀子·王制》:“功名之所就,存亡安危之所堕,必将于愉殷赤心之所。” |
bāo yī wēi guān褒衣危冠 | 褒衣:宽大的衣服。危冠:高帽子。古代儒生的装束。指宽袍高帽。 | 唐·韩愈《上巳日燕太学听弹琴诗序》:“献酬有容,歌风雅之古辞,斥夷狄之新声。褒衣危冠,兴兴如此。” |
yōu shèng wēi míng忧盛危明 | 犹言居安思危。 | 明·陈继儒《读书镜》第二卷:“夫忧盛危明,辟邪镇恶,此皆臣子一念忠义所发,诚不可已。” |
chǐ wēi fā xiù齿危发秀 | 年高眉秀。 | 《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至若齿危发秀之老,含经味道之生,莫不北面人宗,自同资敬。” |
jiù nán jiě wēi救难解危 | 帮助陷入困境的人解除危难。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34回:“这两个女子,便都有些盗贼意思,不比前边这几个报仇雪耻,救难解危,方是修仙正路。” |
xiāo qiáng zhī wēi萧墙之危 | 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在内部发生祸乱的危险。 | 战国·韩·韩非《韩非子·用人》:“不谨萧墙之患,而固金城于远境。” |
jiù sǐ fú wēi救死扶危 | 救护生命垂危者,照顾危亡者。 | 唐 张鷟《龙筋凤髓判 左右骁卫》:“重人贱畜,往哲之嘉猷;救死扶危,明王之盛事。” |
gū lǚ wēi xíng孤履危行 | 谓行为孤高独特。 | 明·李东阳《冰玉斋记》:“若明仲者,雄谈博辩而人不以为狂,志高远虑而人不以为迂,孤履危行而人不以为异。” |
lì lì wēi jù栗栗危惧 | 栗栗:发抖的样子。形容非常害怕。 | 《尚书 汤浩》:“栗栗危惧,若将陨于深渊。” |
wēi jí cún wáng zhī qiū危急存亡之秋 | 危险至极的紧急关头。 | |
fú wēi jì kùn扶危济困 | 扶:帮助;支持;济:拯救。扶持、救济生活困苦、处境危急的人。比喻尽力救助别人的危难。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素知将军仗义行仁,扶危济困,不想果然如此义气!” |
zhěng wēi jì kùn拯危济困 | 济:拯救。扶持、救济有危难和困苦的人。 | |
fú kùn jì wēi扶困济危 | 扶:帮助,支持;济:拯救。扶持、救济有危难和困苦的人。 | 柳洲《风雨桃花洲》:“李大树在二虎子心目中,已成为自己所不及的、不畏强暴、扶困济危、本领高强的英雄。” |
fú wēi jiù kùn扶危救困 | 对处境危急、困难的人给以救济帮助。 | 元·无名氏《魏徵改诏》第三折楔子:“今日个扶危救困休辞惮,疾便的牵战马上雕鞍。” |
wēi jī sì fú危机四伏 | 到处隐藏着危险的祸根。 | 茅盾《子夜》九:“不要太乐观。上海此时也是危机四伏。” |
jì kùn fú wēi济困扶危 | 济:接济;扶:扶助。帮助陷入危困境地的人。 | 元 王实甫《西厢记》:“则为那善文能武人千里,凭着这济困扶危书一缄。” |
fú diān chí wēi扶颠持危 | 颠:倒,倾倒;持:握,把握。指能够挽回颠危的局面。 | 宋·秦观《贺孙中丞启》:“恭惟中丞侍郎,受天间气,为世直儒;力足以扶颠持危,器足以致远任重。” |
guó bù jiān wēi国步艰危 | 国步:国家的命运。国家处于危难的境地。 | 清·顾炎武《赠路舍人泽溥》诗:“国步方艰危,简在卿昆季。” |
jiù kùn fú wēi救困扶危 | 救济扶助陷于困境危难中的人。 | 元 刘君锡《来生债》第四折:“救困扶危,疏财仗义,都做了注福消愆。” |
ān wēi yǔ gòng安危与共 | 共同享受安乐,共同承担危难。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连。 | 三国魏·曹植《求自试表》:“而臣敢陈闻于陛下者,诚与国分形同气,忧患共之者也。” |
fú wēi dìng qīng扶危定倾 | 谓在国家危殆将倾覆之时扶持之使安定。 | 《周书·李基传》:“太祖扶危定倾,威权震主。” |
fú wēi dìng luàn扶危定乱 | 扶助危难,平定祸乱。 |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83回:“能识人,能爱人才,能为国留得那英雄豪杰,为朝廷扶危定乱。” |
lín wēi bù dàn临危不惮 | 临:碰到,面临;惮:畏惧。遇到危难,一点也不害怕。 | 唐·司空图《华帅许国公德政碑》:“临危不惮,赴救远征。” |
jì ruò fú wēi济弱扶危 | 济:救助;弱:弱小。指救助弱小危难的人。 | 明·西湖渔隐主人《欢喜冤家》第17回:“如此富贵之时,又昔修桥砌路,济弱扶危。” |
wēi yú lèi luǎn危于累卵 | 比垒起的蛋还危险。喻极其危险。 | 《战国策·秦策四》:“当是时,魏危于累卵,天下之士相从谋。”汉·枚乘《上书谏吴王》:“必若所欲为,危于累卵,难于上天。”《后汉书·申屠刚传》:“国家危弱,奸谋不禁;六极之效,危于累卵。” |
wēi wáng guān tóu危亡关头 | 突如其来的、不可预见的紧急关头或困境,要求立即采取行动以避免造成灾难。 | |
ān wēi xiāng yì安危相易 | 易:变易,转变。平安与危难互为因果,相互转换。 | 先秦 庄周《庄子 则阳》:“安危相易,祸福相生,缓急相摩,聚散以成。” |
yú yóu fèi fǔ,yàn chǔ wēi cháo鱼游沸釜,燕处危巢 | 沸:开水;釜:古代炊具;巢:窝。鱼在开水锅里游,燕子把窝做在帷幕上。比喻处境危险,快要灭亡。 | 清·南荃外史《叹老》:“傀儡儿一场热闹,依旧的鱼游沸釜,燕处危巢。” |
wēi rú zhāo lù危如朝露 | 危险得象清早的露水,太阳一出就会消失。比喻处境极危险。 | 《史记·商君列传》:“君之危若朝露,尚将延年益寿乎。” |
wēi ruò zhāo lù危若朝露 | 危险得像清早的露水一样容易消失。比喻面临死亡。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商君列传》:“君之危若朝露,尚将欲延年益寿乎!” |
wēi pò lì yòu危迫利诱 | 用暴力压迫,用利益引诱。形容软硬兼施,企图使人服从。 | |
zhī ān wàng wēi知安忘危 | 只知道过太平日子而忘记了危险的时候。 | 晋·潘岳《秋兴赋》:“彼知安而忘危兮,故出生而入死。” |
wēi rú lěi luǎn危如累卵 | 比喻形势非常危险;如同堆起来的蛋;随时都有塌下打碎的可能。累:堆;卵:蛋。 | 西汉 刘向《战国策 秦策四》:“当是时,魏危于累卵,天下之士相从谋。” |
ān wēi xiāng yì,huò fú xiāng shēng安危相易,祸福相生 | 易:变易,转变。平安与危难互相转化,灾祸与幸福互为因果。 | 战国 宋 庄周《庄子 则阳》:“安危相易,祸福相生,缓急相摩,聚散以成。” |
lín wēi xiào mìng临危效命 | 效:献出。面对危难,勇于献出自己生命。 | 宋·欧阳修《谢复龙图阁直学士表》:“徒因学古之勤,粗识事君之节,苟临危效命,尚当不顾以奋身,况为善无伤,何惮竭忠而报国。” |
xíng bù lǚ wēi行不履危 | 不走有危险的地方。 | 《晋书·石季龙载记上》:“臣闻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万乘之主行不履危。” |
biàn wēi wéi ān变危为安 | 变危急为平安。 | 宋 司马光《论周琰事乞不坐冯浩状》:“陛下当此之时变危为安,变乱为治,易于返掌。” |
lěi luǎn zhī wēi累卵之危 | 好比堆叠起来的蛋,极容易打碎。比喻情况极危险。 | 汉 刘向《极谏用外戚封事》:“王氏与刘氏亦且不并立,如下有泰山之安,则上有累卵之危。” |
zhōng bù bì wēi忠不避危 | 忠:忠于。避:回避。忠于职守,不回避危险,。 | 《晏子》:“忠不避危,爱无恶言。” |
yàn cháo wēi mù燕巢危幕 | 燕子把窝做在帷幕上。比喻处境非常危险。 |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夫子之在此也,犹燕之巢于幕上。” |
chèn rén zhī wēi趁人之危 | 利用别人危险的境况图利。 | 蒋子龙《开拓者,开拓者》十六:“金城扭头瞪他一眼:‘去你妈的!君子不趁人之危。’” |
lì jìn shén wēi力尽神危 | 力气精神都疲惫到极点。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3回:“话说宝玉见晴雯将雀裘补完,已使得力尽神危,忙命小丫头替他捶着。” |
rén rén zì wēi人人自危 | 每一个人都感到随时有危险出现而恐惧不安。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李斯列传》:“法令诛罚日益深刻,群臣人人自危,欲畔者众。” |
bō luàn jì wēi拨乱济危 | 平定乱世,救济危难。亦作“拨乱济时”。 | 晋·龚壮《上李寿封事》:“管、蔡既兴,谗谀滋蔓,大义灭亲,拨乱济危。” |
yù bàng xiāng wēi鹬蚌相危 | 同“鹬蚌相持”。 | 北齐·魏收《为东魏檄梁文》:“鹬蚌相危,我乘其弊。” |
qián wēi hòu zé前危后则 | 前人的危亡,后人应引以为戒。犹言前车之覆,后车之鉴。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三年》:“地列酒泉,天垂酒池,杜康妙识,仪狄先知。纣丧殷邦,桀倾夏国,由此言之,前危后则。” |
lín wēi zhì biàn临危制变 | 面临危难时紧急应变。 |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明帝纪》:“司马懿临危制变,擒渊可计日待也。” |
zhèng jīn wēi zuò正襟危坐 | 正襟:正一正衣襟;危坐:端正地坐着。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地坐着。 | 《史记 日者列传》:“宋忠、贾谊瞿然而悟,猎缨正襟危坐。” |
jū ān lǜ wēi居安虑危 | 同“居安思危”。 | 《宋书·文五王传》:“龙舟所幸,理必利涉,然居安虑危,不可不惧。” |
wēi yán dǎng lùn危言谠论 | 危:高耸的样子;谠:正直。指正直的言论。 | 宋·王安石《答孙元规大资书》:“伏惟阁下危言谠论,流风善政,简在天子之心,而讽于士大夫之口,名声之盛,位势之尊,不宜以细故苟自贬损。” |
wēi zài dàn xī危在旦夕 | 形容危险就在眼前。旦夕:早晨和晚上;指很短时间之内。 | 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太史慈传》:“今管亥暴乱,北海被围,孤穷无援,危在旦夕。” |
cún wáng wēi jí zhī qiū存亡危急之秋 | 指生存、灭亡、危险、紧急的关键时刻。 | 毛泽东《国共合作成立后的迫切任务》:“在存亡危急之秋,更不应计较过去的一切,而当与全国国民彻底更始,力谋团结,以保国家之生命与生存。” |
wēi yán hé lùn危言核论 | 正直而翔实的言论。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郭太传》:“林宗虽善人伦,而不为危言核论,故宦官擅政而不能伤也。” |
wēi yán sǒng lùn危言竦论 | 使人感到惊恐或震动的言论。 | 清·彭养鸥《黑籍冤魂》第24回:“滞魄幽魂现形惊异类,危言竦论改过望同胞。” |
rén mìng wēi qiǎn人命危浅 | 浅:时间短。形容寿命不长,即将死亡。 | 晋 李密《陈情表》:“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
dàn xī zhī wēi旦夕之危 | 旦夕:比喻短时间内。危:危险。形容危险逼近。 | 《三国志·蜀志·孟光传》:“旦夕之危,倒悬之急。” |
ān bú wàng wēi安不忘危 | 安:平安;危:危险;灾难。平安的时候不忘危险;或太平的时候不忘危机或灾难。 | 《周易 系辞下》:“是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 |
jū ān sī wēi居安思危 | 居:处在。处于安全的环境;要想到可能出现的危难。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襄公十一年》:“《书》曰:‘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
dào gāo yì ān,shì gāo yì wēi道高益安,势高益危 | 益:更加;势:权势。道德越高尚,为人处事好,就越安全;权势越大,更容易滥用权力,刚愎自用,就越危险。 | 《史记·日者列传》:“道高易安,势高益危。居赫赫之势,失身且有日矣。” |
bīng xiōng zhàn wēi兵凶战危 | 指战事凶险可怕。 | 汉 晁错《言兵事疏》:“虽然,兵,凶器;战,危事也。故以大为小,以强为弱,在俯卬之间耳。” |
zhì luàn fú wēi治乱扶危 | 治:治理。治理乱世,扶持危局 | |
lín wēi bù gǒu临危不苟 | 临:面对;苟:苟且,草率。指遇到危难不苟且偷生 | 老舍《四世同堂》:“我手无缚鸡之力,不能去杀敌雪耻,我只能临危不苟。” |
shì wēi lěi luǎn事危累卵 | 事情危险得像堆起来的蛋一样。形容形势极端危险。 | 战国·韩·韩非《韩非子·十过》:“故曹小国也,而迫于晋楚之间,其君之危,犹累卵也。” |
wēi jí cún wáng危急存亡 | 危急:危险而紧急。指关系到生存灭亡的紧急关头。 | 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今天下三分,益州罢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
zhěng jīn wēi zuò整襟危坐 | 整衣端坐。形容严肃拘谨。 | 元·脱脱 《宋史·儒林传六·李道传》:“道传少庄重,稍长读河南程氏书,玩索义理,至忘寝食,虽处暗室,整襟危坐,肃如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