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76 个底的成语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dǎ pò shā guō wèn dào dǐ打破砂锅璺到底 | 璺:指陶瓷或玉石等器皿上的裂纹。比喻追根究底。 | 元·王实甫《破窑记》第二折:“端的是谁打了来?打破砂锅璺到底,俺娘将着一分充饥饭,俺爷抱着一套御寒衣,他两口儿都来到这里。” |
shuǐ dǐ nà guā水底纳瓜 | 同“水里纳瓜”。 | 元·张国宾《合汗衫》第二折:“好家私水底纳瓜,亲子父在拳中的这掿沙。” |
xiē sī dǐ lǐ歇斯底里 | 情绪异常激动,举止失常。 | 茅盾《严霜下的梦》:“我听见女子的歇斯底里的喊叫,我仿佛看见许多狼,张开了锯样的尖嘴,在撕碎美丽的身体。” |
páo gēn wèn dǐ刨根问底 | 刨出根子追出底细。 | 老舍《老张的哲学》:“谁能刨根问底的要证据。” |
yī gān zǐ tǒng dào dǐ一竿子捅到底 | 指一步到位。 |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29章:“这篇文章好就好在一竿子捅到底,骂到了皇帝头上。” |
dǐ sǐ màn shēng底死谩生 | 底:通“抵”。竭尽全力,想尽办法。 | 南唐 冯延巳《应天长》词:“兰房一宿还归去,底死谩生留不住。” |
bǐ dǐ shēng huā笔底生花 | 比喻文章写得生动、出色。 | 谢冕《远方的星》:“有的同学则富于想象,笔底生花,具有当诗人的气质。” |
dǎ pò shā guō wèn dào dǐ打破砂锅问到底 | 比喻追究事情的根底。 | 见“打破沙锅问到底”。 |
guī gēn dào dǐ归根到底 | 归结到根本上。 | 清·张南庄《何典》第二回:“归根结柢,把一场着水人命一盘摙归去,还亏有钱使得鬼推磨。” |
gān qīng dǐ shì干卿底事 | 干:关涉。管你什么事?常用于讥笑人爱管闲事。 | 《南唐书·冯延巳》:“延巳有‘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之句,元宗尝戏延巳曰:‘吹皱一池春水,干卿何事?’” |
fǔ dǐ yóu yú釜底游鱼 | 釜:古时的一种锅。开水锅中尚在游动的鱼。比喻处境非常危险或即将灭亡。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张纲传》:“若鱼游釜中,喘息须臾间耳。” |
gāng tóu zé dǐ岗头泽底 | 唐代极重视世族,崔、卢、李、郑为甲门四姓,称卢氏为岗头卢,李氏为泽底李。泛称豪门世族。 | 唐 元稹《去杭州》:“骏骨凤毛真可贵,岗头泽底何足论。” |
pán gēn wèn dǐ盘根问底 | 盘:仔细查问;问:寻问。盘问、追究事情的根由。 |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四十四回:“无如林之洋虽在海外走过几次,诸事并不留心,究竟见闻不广,被小山盘根问底,今日也谈,明日也谈,腹中所有若干典故,久已告竣。” |
shuǐ dǐ lāo zhēn水底捞针 | 在水底下捞一根针。形容很难找到。 | 元·吴昌龄《二郎收猪八戒》第三折:“俊儿夫似海内寻针,姻缘事在天数临,无缘分怎的消任?直耽搁到如今。” |
chè dǐ chéng qīng彻底澄清 | 彻底:水清见底;澄清:明净。形容非常廉洁清白。指彻底清查,毫无保留。 | 《北史·宋世良传》:“府君非惟善政,清亦彻底。” |
dǎ pò shā guō wèn dào dǐ打破沙锅问到底 | 问:同“璺”谐音;指陶瓷或玉石等器皿上的裂纹或裂缝。比喻对事情寻根究底。 | 宋 黄庭坚《拙轩颂》:“觅巧了不可得,拙从何来?打破沙盆一问,狂子因此眼开,弄巧成拙,为蛇画足,何况头上安头,屋下安屋,毕竟巧者有余,拙者不足。” |
xún gēn zhuī dǐ寻根追底 | 追求根底。一般指追问一件事的原由。 | |
xīn zhōng méi dǐ心中没底 | 心里不知道内情或不能预测而没有把握。 | |
fāng dǐ yuán gài方底圆盖 | 方底器皿,圆形盖子。比喻事物不相合。 |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兄弟》:“今使疏薄之人而节量亲厚之恩,犹方底而圆盖,必不合矣。” |
yuān chén hǎi dǐ冤沉海底 | 形容所受的冤屈很难得到昭雪。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十六卷:“我指望忍辱偷生,还图个报仇雪耻,不道这贼原放我不过。我死也罢了,但是冤沉海底,安能瞑目!” |
jǐng dǐ xiā má井底虾蟆 | 即井蛙。 | |
jǐng dǐ míng wā井底鸣蛙 | 犹井蛙。 | 元·无名氏《看钱奴》第一折:“则你那自尊自贵无高下,真乃是井底鸣蛙。” |
shuǐ dǐ lāo yuè水底捞月 | 同“水中捞月”。 | 明·王守仁《传习录》下卷:“若要去葭灰黍粒中求无声,却如水底捞月。” |
jìn shōu yǎn dǐ尽收眼底 | 全部看在眼里。 | 阿来《尘埃落定》第二章:“他们徒劳无功的努力都被我尽收眼底。” |
tóu zhòng jiǎo qīng gēn dǐ qiǎn头重脚轻根底浅 | 头比脚重没有基础。比喻根基不扎实。 | 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有一副对子,是替这种人画像的。那对子说: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
bǐ dǐ yān huā笔底烟花 | 比喻文章写得生动、出色。 | 清·钱泳《履园丛话·画学·画中人》:“笔底烟花传海国,袖中诗句落吴船。” |
zhuī gēn páo dǐ追根刨底 | 追究底细。一般指追究事情的原由。 | 浩然《艳阳天》第120章:“我看你不用追根刨底儿了,快去请医生吧。” |
jǐng dǐ há má井底蛤蟆 | 指井底的癞蛤蟆,比喻没有见识的人。 | 明 陈汝元《金莲记 弹丝》:“妾阅人多矣,皆是井底蛤蟆,未有中原麟凤。” |
hǎi kū jiàn dǐ海枯见底 | 海枯:海水干涸。海水干涸之后终究可以看见海底,但并非容易事。用以比喻人心难测。 | 唐·杜荀鹤《感遇》:“海枯终见底,人死不知心。” |
shēn qíng dǐ lǐ深情底理 | 事情的内里真情与根由。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7回:“内中深情底理,奴才不知道,不敢妄回。” |
jǐng dǐ zhī wā井底之蛙 | 井底下的青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比喻见识短浅的人。 | 先秦 庄周《庄子 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
jiē tóu xiàng dǐ街头巷底 | 见“街头巷尾”。 | 刘大白《卖花女》诗:“杏花红了,梨花白了,街头巷底声声叫。” |
dǎ pò shā guō wèn dào dǐ打破沙锅璺到底 | 璺:指陶瓷或玉石等器皿上的裂纹。比喻追根究底。 | 元·吴昌龄《东坡梦》第四折:“葛藤接断老婆禅,打破沙锅璺到底。” |
zhōng liú dǐ zhù中流底柱 | 见“中流砥柱”。 | 宋·朱熹《与陈侍郎书》:“而二公在朝,天下望之,屹立若中流之底柱,有所恃而不恐。” |
hǎi dǐ lāo zhēn海底捞针 | 在大海里捞一根针。形容很难找到。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20卷:“一面点起民壮,分头追捕,多应是海底捞针,那寻一个。” |
yǒu gēn yǒu dǐ有根有底 | 犹言有根有据。 | 浩然《石山柏》:“为了证明他说的这些话有根有底,他又跟我翻起石山柏的历史。” |
wú dǐ dòng无底洞 | 无法填满的洞。比喻满足不了的物质要求或者做不完的事。 | 清·韩邦庆《海上花列传》第56回:“罗子富与姚季莼两人合摆个庄,不限杯数,自称为‘无底洞’,大家都不服。” |
náng dǐ zhì囊底智 | 囊:口袋。口袋底的智慧。指十分有智有谋。 | 《晋书·慕容垂载记》:“及闻慕容德之策,笑曰:‘吾计决矣。且吾投老,扣囊底智,足以克之。’” |
hǎi dǐ lāo yuè海底捞月 | 也作“水中捞月”、“海中捞月”。捞:捞取。从海中捞月亮。形容做事白费力气;根本达不到目的。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27卷:“先前的两个轿夫,却又不知姓名住址,有影无踪,海中捞月,眼见得一个夫人送在别处去了。” |
yī yú hú dǐ伊于胡底 | 伊:句首助词;于:到;胡:何,哪;底:尽头。到什么地步为止(对不好的现象表示感叹)。 | 《诗经 小雅 小旻》:“我视谋犹,伊于胡底?” |
shū náng wú dǐ书囊无底 | 谓古今书籍不可胜数。 | 宋·黄庭坚《送王郎》诗:“连床夜语鸡戒晓,书囊无底谈未了。” |
shuǐ dǐ lāo míng yuè水底捞明月 | 到水底去捞月亮。比喻去做根本做不到的事情,只能白费力气。 | 元·无名氏《塞鸿秋·先题》曲:“当初意儿别,今日相抛撒,要相逢似水底捞明月。” |
shuǐ dǐ mō yuè水底摸月 | 同“水中捞月”。 | 明·郎瑛《七修类稿·奇谑·谚语至理》:“赊酒时风花雪月,饮之时流星赶月,讨钱时水底摸月。喻世之无赖者也。” |
jǐng dǐ lāo yuè寒底捞月 | 捞:从液体中取物。从井底捞月亮。比喻做事白费力气,根本达不到目的。 | 元·无名氏《马陵道》:“我若今日见你呵,将你活剁做两三截,你要活时恰似井底捞明月。” |
bǐ dǐ chāo shēng笔底超生 | 犹言笔下超生。超生:佛家语。为了免使他人受难,书写时,在用意和措词方面都给予宽容或开脱。 | 苏雪林《闲话战争 齿患》:“严冷无情的法官定了你的死罪之后,就从不会有笔底超生的事。” |
xún gēn wèn dǐ询根问底 | 谓询问事情的详细原委,问个水落石出。 | 杨朔《雪花飘飘》:“你问我,叫我问谁呢?别总是那个老毛病,询根问底的,追的人心慌。” |
sōu gēn wèn dǐ搜根问底 | 搜:寻求。指追问其原因和结果。 | 曾朴《孽海花》第八回:“彩云的大姐,正要问那位叫的,只说得半句,被彩云啐了一口道:‘蠢货!谁要你搜根问底?’” |
fǔ dǐ yóu hún釜底游魂 | 比喻行将灭亡、苟延残喘的人。游魂,游荡的鬼魂。 | 《花月痕》第四回:“鼯是已穷之技,豕无可突之围,釜底游魂,苟延旦夕。” |
qī tǒng dǐ tuō漆桶底脱 | 漆桶脱了底才能透光亮。比喻彻底明白清楚。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2卷:“吕先生听罢,大彻大悟,如漆桶底脱。” |
guī gēn jié dǐ归根结底 | 归结到根本上。同“归根结蒂”。 | 周立波《山乡巨变》上一:“如今是人力世界,归根结底,还是靠做。” |
zhuī gēn jiū dǐ追根究底 | 追求根底。指追求事情的根由底细。 | 洪深《飞将军》:“你们这些做新闻记者的,就是喜欢这样追根究底地问。” |
qióng gēn jiū dǐ穷根究底 | 追究事物的根底。 | 巴金《秋》:“淑华穷根究底地问道:‘三爸跟你谈过什么事吗?’” |
chè dǐ chéng qīng澈底澄清 | 指完全清楚,毫无遗漏。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6回:“如今这个人的来历是澈底澄清的明白了。” |
bǐ dǐ lóng shé笔底龙蛇 | 犹言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 | 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三十一回:“闻公博学广记,笔底龙蛇,真才子也。” |
dà shù dǐ xià hǎo chéng liàng大树底下好乘凉 | 比喻有所依托,事情就好办。 | 元 无名氏《刘弘嫁婢》第一折:“每日则是吃他家的,便好道这大树底下好乘凉。” |
yī hé dǐ zhǐ伊何底止 | 同“伊于胡底”。 | 鲁迅《〈朝花夕拾〉后记》:“起观斯世之忍心害理,几全如陈叔宝之无心肝。长此滔滔,伊何底止?” |
xún gēn jiū dǐ寻根究底 | 寻找根源;追究底细;弄清来龙去脉。寻:寻求;寻找;根:根源;根由;究:探究;追究;底:底细。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39回:“刘姥姥是信口开河,情哥哥偏要寻根究底。” |
yī zhú gān dǎ dào dǐ一竹竿打到底 | 指一次就做成功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45回:“我爷娘当初把我嫁给王押司,只指望一竹竿打到底,不想半路相抛。” |
dòng jiàn dǐ yùn洞见底蕴 | 洞:深入,透彻;底蕴:事物的内容。透彻地观察到事物的内容和内情。 | 宋·刘克庄《待制徐侍郎神道碑》:“拘摧检核,洞见底蕴,不胜钦叹。” |
fǔ dǐ chōu xīn釜底抽薪 | 釜:锅。薪:柴。在锅底下抽出柴火。比喻从根上解决问题。也指暗中进行破坏。 | 汉 董卓《上何进书》:“臣闻扬汤止沸,莫若去薪。” |
xuè zhàn dào dǐ血战到底 | 血战:非常激烈地拼死地战斗。指激烈战斗到最后时刻。 | 唐 杜甫《送灵州李判官》诗:“血战乾坤赤,氛迷日月黄。” |
páo gēn jiū dǐ刨根究底 | 比喻追究底细。同“刨根问底”。 | 《收获》1981年第4期:“我从来不喜欢打听姑娘们的事,也懒得为此去刨根究底。” |
zhī gēn zhī dǐ知根知底 | 指有较深入的了解。 |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79回:“惟有第四件最难,必须知根知底之人前去出首;不但出首,还要单上开封府出首去。” |
xīn lǐ yǒu dǐ心里有底 | 心中知道底细或内情而有把握。 | 徐光耀《平原烈火》:“我们一见副政委精神就来了,跟着他,就觉着心里有底,腰里也硬。” |
mí suǒ dǐ zhǐ靡所底止 | 谓没有止境。 | 《诗经·小雅·祈父》:“胡转予于恤,靡所底止。” |
bǐ dǐ chūn fēng笔底春风 | 形容绘画、诗文生动,如春风来到笔下。 | 元 黄溍《瑶池春宴图》诗:“西飞青雀几时还,贝阙琳宫缥缈间,笔底春风殊未老,蟠桃积核已如山。” |
dòng xī dǐ yùn洞悉底蕴 | 洞:深入,透彻;悉:知道;底蕴:事物的内容。透彻地观察到事物的内容和内情。 | 清·钱泳《履园丛话·耆旧·十兰判官》:“先生自幼通于小学,及长,博极群书,于汉、唐先儒之学,无不洞悉底蕴。” |
yǎn dǐ wú rén眼底无人 | 眼睛里没有别人。形容狂傲自大,瞧不起人。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九卷:“那两个是嫡亲兄弟……多是少年豪气,眼底无人之辈。” |
zhuī gēn xún dǐ追根寻底 | 见“追根究底”。 | 沙陆墟《魂断梨园》第二十九回:“若是追根寻底,一定会牵涉到白玉梅身上来。” |
xún gēn wèn dǐ寻根问底 | 见“寻根究底”。 |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回:“至于内中暧昧情节,谁曾亲眼见来,何必去寻根问底!” |
zhuī gēn wèn dǐ追根问底 | 见“追根究底”。 | 康濯《春种秋收·三面宝镜》:“至于后来那水车问题,他也实在说的毫无漏洞,但老来旺一伙竟非要拧住他追根问底!” |
jǐng dǐ yín píng井底银瓶 | 银瓶:银制汲水器。银瓶掉到井底。比喻前功尽弃。 | 唐·白居易《井底引银瓶乐府》:“井底引银瓶,银瓶欲上丝绳断;石上磨玉簪,玉簪欲成中央折。” |
pán gēn jiū dǐ盘根究底 | 盘问、追究事情的根由。 | 郭沫若《残春及其他 牧羊哀话三》:“我失悔我不应该盘根究底,这样地苦了他。” |
bù zhī dǐ xì不知底细 | 不知道人或事情的内情。 |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67回:“我也不知底细。” |
yú yóu fǔ dǐ鱼游釜底 | 同“鱼游釜中”。 | 清·秋瑾《普告同胞檄稿》:“夫鱼游釜底,燕处焚巢,旦夕偷生,不自知其频于外殆,我同胞其何以异是耶?” |
mó lóng dǐ lì磨砻底厉 | 见“磨砻砥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