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例



词语解释

体例tǐ lì

  1. 著作的编写格式;文章的组织形式;编辑部或印刷所对于拼法、大写、标点、排印和版面所遵循的习惯。

    stylistic rules and layout;

  2. 纲领与细则。

    guiding principle and detail rules;

  3. 办事的规矩。

    rule;

引证解释

  1. 著作的编写格式;文章的组织形式。

    《宋书·傅隆传》:“汉•兴,始徵召故老,搜集残文,其体例紕繆,首尾脱落,难可详论。”
    清 恽敬 《答来卿书》:“而其用意用法之巧胜,有不可胜求者,略举数篇,以为体例。”
    王鹏运 《<彊邨词>序》:“拙集既用《味梨集》体例,则《春明花事》诸词,其题目拟《金明池》下书《扇子湖荷花》,题序则另行低一格,而去其‘第一’、‘第二’等字,似较大方。”

  2. 纲领制度和内容细则。

    《晋书·李重传》:“臣以革法创制,当先尽开塞利害之理,举而错之,使体例大通而无否滞亦未易故也。”

  3. 成规;惯列。

    宋•苏轼 《相度准备赈济第一状》:“欲乞检会去年体例,更赐加数。”
    元•马致远 《陈抟高卧》第三折:“无那舞蹈扬尘体例,只打个稽首权充拜礼。”
    郭沫若 《今昔集·论儒家的发生》:“正考父 的《鼎铭》是法诫语,不合体例,不能认为它是真的。”

国语辞典

体例tǐ lì

  1. 处事的纲领和法则。

    《晋书·卷四六·李重传》:「臣以革法创制,当先尽开塞利害之理,举而错之,使体例大通而无否滞亦未易故也。」

    体系 体制

  2. 著作的编写格式或文章的组织形式。

    《魏书·卷三五·崔浩传》:「初,太祖诏尚书郎邓渊著国记十余卷,编年次事,体例未成。」

网络解释

体例

体例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是tǐ lì,指著作的编写格式;文章的组织形式。出自《宋书·傅隆传》:“ 汉兴,始徵召故老,搜集残文,其体例纰缪,首尾脱落,难可详论。”

分字解释


※ "体例"的意思解释、体例是什么意思由帝一辞典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体例造句


  • 1.因此,在立法体例上,再不能搞过去的“大而全”、“小而全”,不要为了照顾所谓的体例完整性而照搬照抄上位法条文。

    2.翻阅本书即可发现,其体例编排和构思不拘常套。

    3.至于朝觐,为述职大典,筵宴实惠下隆恩,未便令道流厕身其间,即一概停止,以肃体例。

    4.著者还不惮烦劳,为本书数百个中外艺术知识点作了知识链接,使本书具有工具书、百科知识的性质,读了开阔眼界,方便实用,体例上也别开生面。

    5.全书共计百万字,采用记叙体形式行文,体例上以记载为主。

    6.此文既出,学林推服,胡适谓“钱谱为一大著作,见解与体例都好”。

    7.黄侃骂人出了名,他酷嗜古文体例,因此视提倡白话文的胡适博士,认为大逆不道,经常痛斥胡氏之非,刘赜亦然。

    8.用他自己的话说“朕临御已三十馀年,亦望望岁矣,斯事体大物博,时略嫌迟”,于是乾隆帝便有了依照全书体例,另编一套卷帙较少的丛书的想法。

    9.政书体:记载历代典章制度的体例,起源于“三礼”。

    10.后来,雷梦水又仿《贩书偶记》体例,汇编了贩书偶记续编,由上海古籍出版社于1980年出版。

    11.体极建元,与民更始,朕所不逮,更赖我远近宗族,中外文武,同心协力,献可替否之助也!诞告多方,体予至意!此旨下后,又仿中夏建元的体例,定为中统元年。

    12.全书综合吸取历代史书与各种学术编年之长,加以融通,采用全新的编纂体例,设立学术背景、学术活动、学术成果、学者生卒、编者按语、外国学术六大板块。

    13.如果考虑到经济上的风险,出版社可能会申请出版基金支持,这一来又正中出资者的下怀,整套书的体例、范围乃至篇幅都会像豆腐块一样被严整规划。

    14.作为迄今第一部通宝币制的专题通史,该书对货币史著之结构、体例和内涵等范式进行了深入探索和成功创新。

    15.瞅他们能否情愿与您集思广益,思入体例去改良纲先的处境,而没有是各自为和,单独外对于下司的欺负。

    16.思量到这一点的话,试试以下的体例吧:在一张白纸上画四栏.

    17.她用劝告等体例匡助我。

    18.结论消痰通络凝胶对癌性痛苦悲伤有明晰疗效,可以改善患者的保留质量,是治疗癌性痛苦悲伤的有用体例之一。

    19.动静字音是出现于宋元时期的语言学概念。通过分析刘书的体例,指出“动静字音”实际是音学概念,仅指文字的本音和转音。

    20.悬空寺内现存的各种铜铸、铁铸、泥塑,石刻造像中,不少风格,体例具有早时期的特点,是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