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ìzhōng

侍中


拼音shì zhōng
注音ㄕˋ ㄓㄨㄥ


词语解释

侍中shì zhōng

  1. 古代职官名。秦始置,两汉沿置,为正规官职外的加官之一。因侍从皇帝左右,出入宫廷,与闻朝政,逐渐变为亲信贵重之职。晋以后,曾相当于宰相。隋因避讳改称纳言,又称侍内。唐复称,为门下省长官,乃宰相之职。北宋犹存其名,南宋废。

翻译

  • 德语 Kammerherr (Ehrentitel, historisch)​ (S)​

引证解释

  1. 古代职官名。 秦 始置,两 汉•沿置,为正规官职外的加官之一。因侍从皇帝左右,出入宫廷,与闻朝政,逐渐变为亲信贵重之职。 晋•以后,曾相当于宰相。 隋 因避讳改称纳言,又称侍内。 唐•复称,为门下省长官,乃宰相之职。 北宋•犹存其名, 南宋 废。参阅《文献通考·职官四》

    《汉书·百官公卿表上》:“侍中、左右曹诸史、散骑、中常侍,皆加官……侍中、中常侍得入禁中。”
    《新唐书·百官志一》:“唐•因 隋 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
    清•袁枚 《随园随笔·古官尊卑不一》:“秦 汉•侍中本丞相史,不过掌虎子、捧唾壶等事。而 晋 以后之侍中,乃宰相也。”

国语辞典

侍中shì zhōng

  1. 职官名。秦置五人,往来殿内东厢奏事。汉以为加官,分掌乘舆服物,侍于君王左右,与闻朝政,为皇帝亲信重臣。魏晋以后为门下省的长官,到元代时废除。

网络解释

侍中

秦汉之时,侍中为少府属下宫官群中直接供皇帝指派的散职;西汉时又为正规官职外的加官之一,文武大臣加上侍中之类名号可入禁中受事。西汉武帝以后,地位渐高,等级直超过侍郎。魏晋以后,侍中往往成为事实上的宰相。唐宋该职得以沿置以至元。元以后废止。

分字解释


※ "侍中"的意思解释、侍中是什么意思由帝一辞典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侍中造句


  • 1.故中书令、侍中、尚书令,不预朝政;侍郎、给事,不领省职;谏议无言责,起居不记注;中书常阙舍人,门下罕除常侍。

    2.冬十二月戊申,赐侍中、清苑男刘洎以罪死。

    3.作为一个漂亮的姑娘整日身单影只总是不好的,很容易产生性格扭曲倾向,比如像其他女生所说的接受李侍中的调情。

    4.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亮死节之臣也,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5.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6.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如此而已。

    7.久之,还为侍中,又摄度支、五兵二曹尚书。

    8.孝文时,累迁右仆射,赐爵城阳公,加侍中、镇西将军,有翼赞之勤,百寮咸敬之。

    9.昔王子师为豫州,未下车,即辟荀慈明,既下车,又辟孔文举;山涛作冀州,甄拔三十余人,或为侍中、尚书,先代所美。

    10.初,天监六年,诏以侍中、常侍并侍帷幄,分门下二局入集书,其官品视侍中,而非华胄所悦,故勉斥泰为之。

    11.原来二将先曾使人入长安,结连侍中马宇、谏议大夫种邵、左中郎将刘范三人为内应,共谋贼党。

    12.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13.左骁卫大将军、安国公执失思力发配到辒州充军;侍中兼太子詹事、平昌县公宇文节发配到桂州充军。

    14.侍中、驸马都尉董贤本无葭莩之亲,但以令色谀言自进,赏赐亡度,竭尽府藏,并合三第尚以为小,复坏暴室。

    15.往者侍中贾逵摘谶互异三十余事,诸言谶者,皆不能说。

    16.吾儒之五常百行,诱掖奖劝,有一不引人为善者哉?昔文帝问侍中曰:“六经本是济俗,若性灵真要,则以佛经为指南。

    17.故侍中、司徒南昌侯刘穆之,深谋远猷,肇基王迹,勋造大业,诚实匪躬。

    18.南谯王义宣不肯就征,以诞为侍中、骠骑大将军、扬州刺史,开府如故。

    19.又追赠兴之侍中、金紫光禄大夫,谥曰孝侯;道庆散骑常侍、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谥曰敬侯。

    20.侍中袁卓有意讽谏刘骏,极口称赞高祖刘裕勤俭有德,刘骏变色说:“一个种田的用这些东西已经算是过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