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uè

气血


拼音qì xuè
注音ㄑㄧˋ ㄒㄩㄝˋ

词性名词
繁体氣血

词语解释

气血qì xuè

  1. 中医指人体内气和血的统称。

    气血俱动。——唐·李朝威《柳毅传》气血两虚。

    qi and blood;

引证解释

  1. 中医学名词。指人体内的气和血。中医学认为气与血各有其不同作用而又相互依存,以营养脏器组织,维持生命活动。

    晋•葛洪 《抱朴子·勤求》:“夫人生先受精神於天地,后稟气血於父母。”
    宋•梅尧臣 《种胡麻》诗:“胡麻养气血,种以督儿曹。”
    宋•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二:“老人血气多滞,拜则支体屈伸,气血流畅,可终身无手足之疾。”

  2. 气性。

    宋•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一:“真正大英雄人,却从战战兢兢、临深履薄处做将出来,若是气血粗豪,却一点使不着也。”

  3. 精神,精力。参见“气血方刚" class=primary href=/cidian/ci-1123fce68c>气血方刚”。

国语辞典

气血qì xuè

  1. 中医指人体内的气和血。

    《抱朴子·内篇·勤求》:「夫人生,先受精神于天地,后禀气血于父母。」
    《红楼梦·第六七回》:「况且姑娘这病,原是忧虑过度,伤了气血。」

网络解释

气血

气与血是人体内的两大类基本物质,在人体生命活动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气对人体有推动调控作用、温煦凉润作用、防御作用、固摄作用及中介作用;血对人体有濡养作用及化神作用。

分字解释


※ "气血"的意思解释、气血是什么意思由帝一辞典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气血造句


  • 1.惟郁结伤脾,气血枯槁者,误投则有抱薪救火之危。

    2.这壮汉再次大声喝道,其声裂石穿云,如同晴天霹雳,在耳旁炸响,震得心神不稳,气血倒流。

    3.若会内外交接,水火既济,气血逆流,五脏气合,脾胃开畅,食入腹中,亦能化气生精养神。

    4.除见主证外,常常可见精神萎靡,汗出多甚,纳食不佳,多寐或寐不安宁等气血俱虚之象。

    5.面诊便是望诊的重要部分,通过对面部形态、颜色、皮肤、瑕点分布等方面的观察,从而得知脏腑、经络、气血功能的状态。

    6.沿两条经络路线发力揉按,配合用指腹对鱼际穴、劳宫穴、郄门穴进行点穴手法,另外用熏蒸及药浴帮助驱寒恢复经络气血运行顺畅,一个疗程即可见到效果。

    7.通过热灸对经络穴位的温热性刺激,可以温经散寒,加强机体气血运行,达到临床治疗目的。

    8.辣椒等辛辣食品易伤津、耗气、损血,加重气血虚弱,并容易导致便秘,进入乳汁后也对婴儿不利。

    9.中医认为,爪甲、头发是血之余,也就是血液运行到最末梢的功能,负责营养你的头发或指甲,如果长的状况不好,表示气血虚弱。

    10.食用辛辣食品,如辣椒,容易伤津、耗气、损血,加重气血虚弱,并容易导致便秘,进入乳汁后对婴儿也不利。

    11.如辣椒,容易伤津耗气损血,加重气血虚弱,并容易导致便秘,进入乳汁后对婴儿也不利。

    12.不少市民觉得冬季才适合用热水泡脚,其实秋凉时节也适合在睡前用热水泡脚,容易使足部气血顺畅,预防寒气侵袭。

    13.3、睡前热水泡脚,促使血管扩张,引导气血下行,使睡意蒙眬,入寐时间缩短,睡得更熟更香。

    14.气血,在中医学里只是一个非常乏指的概念,但对某些疾患来说又是一个非常具体的概念,对治疗疾病起着主导的积极的治疗作用。

    15.如为气血亏虚型,表现为动则眩晕加剧,劳累即发,心悸,倦怠神疲懒言,不欲饮食,舌淡,脉细弱等症状,可用归脾汤或八珍汤化裁。

    16.通过针灸三条经脉上的手三里、足三里、曲池、内关、阳陵泉、髀关等穴位,打通整个经脉,让气血贯通全身,驱除湿寒邪气。

    17.穴位所在的经脉刚好是在眼周,因此多揉按丝竹空穴能够较好的调整眼周的循环,促进周围的气血疏通,达到祛鱼尾纹的效果。

    18.地球的飞行员都知道,当飞机超音速飞行时,很容易气血上涌造成黑视晕阙,或者红视一片血红看不清东西,造成机毁人忘的悲剧。

    19.如果不顾本命血脉的承受力,强行炼化,那么后果只有一个,本命血脉破裂,本命气血在体内横冲直撞而死。

    20.一番望闻问切后,外公断定老人是因为背部经络不通、气血不畅引起的,于是为她开了7付失笑散,同时嘱咐老人的女儿继续为她做背部按摩,还介绍了背部按摩的具体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