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ì

事理


拼音shì lǐ
注音ㄕˋ ㄌㄧˇ

词性名词


词语解释

事理shì lǐ

  1. 事情的道理。

    通晓事理

    reason;

翻译

  • 英语 reason, logic
  • 德语 gesunder Verstand
  • 法语 raison

引证解释

  1. 事物的道理。

    《管子·版法解》:“慎观终始,审察事理。”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杂文》:“仲宣 《七释》,致辨於事理。”
    清•恽敬 《答蒋松如书》:“谓 敬 不屑为足下作序,则甚非事理也。”
    鲁迅 《坟·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凡有所说所写,只是就平日见闻的事理里面,取了一点心以为然的道理。”

  2. 事情,事项。

    宋•司马光 《乞不贷故鬭杀札子》:“张志松 只为 张小六 寃执呪駡,事理至轻,遂殴本人致死,并是鬭杀,於情理皆无可悯。”
    《宣和遗事》后集:“前日已曾遣人将到北国皇帝圣旨,所议事理,如何更无一言相报?”

国语辞典

事理shì lǐ

  1. 事物或事情的道理。

    《管子·版法解》:「是故,明君审查事理,慎观终始。」

    如:「明白事理」。

    道理

网络解释

事理

事理,汉语词汇。

拼音:shì lǐ

1.因缘生之有为法叫做事,不生不灭之无为法叫做理。2.世间森罗万象之相叫做事,真如的理体叫做理。

分字解释


※ "事理"的意思解释、事理是什么意思由帝一辞典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事理造句


  • 1.无论从事何种工作,细节检验着一个人是否有见微知著的真功夫,是否有明察秋毫的眼光,是否有于细微处洞彻事理的头脑。

    2.这就犯了比喻失当的错误,因为喻体不合事理,是站不住脚的。

    3.我们常爱讲“创新”,其实,诗歌作品中的新意只是在挣脱既往的老套子、回归事理的本源。

    4.通达事理之人,须在热闹场中收锣罢鼓,不可到凄凉境上挂印辞官。

    5.还是菩萨明白事理,这秃驴的庆寿寺中孽徒遍地,却来和老花子抢这独苗,实在是无耻之尤。

    6.正所谓冤有头债有主,陆尘也不是不明事理的人,这事儿一听就是沈家的错。

    7.如果赵孝成王因为赵括军事理论家和辩论高手的名声就重用他当将军,就好像把瑟的弦柱用胶粘住然后弹奏一样,是无法适应变化的形势需要的。

    8.其次,现在事理已明确彰显钓鱼群岛本就是是中国的固有领土,美国当年不察滥取占用已经不对在先,现在至少应该要把钓鱼群岛从行政管辖权条约中剔除。

    9.到了2008年,意大利政府打破理发店由当地人垄断经营的惯例,获准移民可以从事理发业经营,从此华人理发店从地下搬到地上。

    10.赖父赖母的脸上已经十分过意不去了,又是摆手又是摇头,赖母更是解释自己只是随便说说,又夸茗香明白事理,赖宝真是有福气……

    11.1916年秋和1917年初,伊里奇集中全部精力从事理论工作。

    12.西方军事理论家从孙武吴宫教战、怒杀吴王宠姬而纪律整肃的记载受到启发,进而创立“震慑”理论。

    13.时报讯昨天下午2点多,王女士在武林路现代爱情故事理容院烫“热能烫”,在加热时,整块头皮突然烧了起来,当即被送往浙二医院抢救。

    14.我瞬间明白过来,小玉是在担心阿四会迁怒于她,于是便宽解道:“不会的,阿四是个明事理的人,刚才只是一时气急了,才会钻了牛角尖的,没事的!”。

    15.我送一言于沈大人,先取之必先予之,长安城就你沈田子明窥事理,别人都是睁眼瞎么!

    16.从写作角度看,思维的广阔性可以表现为多角度构思和丰富的联想;对事理的深刻分析,表现在对事物、现象追本求源上的思索和分析。

    17.我们的老百姓是最明事理的,你把道理给他们讲清楚,晓以利害,他们不可能利害相衡取其害。

    18.这就足以说明老祖的无私和英明,他不是一个昏头昏脑的老头,反而比起大多数人,都更加的明白事理。

    19.“礼之用,和为贵”,棋理通事理,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卷翻过,先哲圣贤深邃而睿智的教诲在今天显得格外有分量。

    20.甚至本省大吏,拒而不纳,国家要政,任意要求,动辄捏写学堂全体空名,电达枢部,不考事理,肆口诋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