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避嚣习静避嚣习静的故事

避嚣习静的成语故事


拼音bì xiāo xí jìng

基本解释嚣:喧哗,吵闹;习:习惯于。躲开喧闹,安于清静。

出处《追求》:“现在她已经住在医院里,既然不是有病,那就有点避嚣习静的意味了。”


暂未找到成语避嚣习静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避嚣习静)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习非成是西汉 扬雄《法言 学行》:“习乎习,以习非之胜是,况习是之胜非乎?”
夜深人静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深夜人静,为何叩门?”
安安静静清 吴璿《飞龙全传》第45回:“只见匡胤睡在床上,安安静静,那顶门内透出一条赤色真龙。”
学而时习之《论语·学而》:“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汉 刘安《淮南子 主术训》:“是故非淡薄无以明德,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宽大无以兼覆。”
树欲静而风不止西汉 韩婴《韩诗外传》第九卷:“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
避俗趋新叶圣陶《未厌集 苦辛》:“‘拜年’有什么意义呢?无非是崇尚虚文的陋俗罢了。于是相率不‘拜年’,表示避俗趋新。”
息迹静处《庄子 渔父》:“人有畏影恶迹而去之走者,举足愈数而迹愈多,走愈疾而影不离身……不知处阴以休影,处静以息迹,愚亦甚矣。”
静言庸违《尚书·尧典》:“静言庸违,象恭滔天。”
不可避免毛泽东《矛盾论》:“而这些矛盾如何不可避免地会在各种不同的阶级社会中,引出各种不同的社会革命。”
平风静浪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8回:“时建安十三年冬十一月十五日,天气晴明,平风静浪。”
静影沉璧
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怨战国·鲁·尸佼《尸子》上卷:“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怨,仁者之于善也,无择也,无恶也,唯善之所在。”
避重就轻宋 刘挚《忠肃集 侍御史黄君墓志铭》:“民始不以多男为患,父子始不以避重就轻相去。”
动静有法《金史·后妃传赞》:“清闲贞静,守节整齐,行已有耻,动静有法,是谓妇德。”
澹泊明志,宁静致远汉·刘安《淮南子·主术训》:“是故非澹漠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风平浪静宋 杨万里《泊光口》:“风平浪静不生纹,水面浑如镜面新。”
风俗习惯毛泽东《农业合作化的一场辩论和当前的阶级斗争》:“不尊重人家的风俗习惯,自以为是,看不起人家。”
避世绝俗先秦 庄周《庄子 刻意》:“此江海之士,避世之人,闲暇者之所好也。”《晋书 华轶传》:“栖情玄远,确然绝俗。”
避影敛迹宋 叶适《刘建翁墓志铭》:“已而敷畅折衷,隐情遁节,如镱见象,奸民未尝不避影敛迹也。”
避让贤路西汉 司马迁《史记 万石张叔列传》:“愿归丞相侯印,乞骸骨归,避贤者路。”
避世离俗东汉 王充《论衡 定贤》:“以清节自守,不降志辱身为贤乎?是则避世离俗,长沮、桀溺之类也。”
退避三舍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二十三年》:“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
习以为常《逸周书 常训》:“民生而有习有常,以习为常。”
夜阑人静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三折:“有一日柳遮花映,雾障云屏,夜阑人静,海誓山盟。”
避影匿形清 侯方域《南省试策二》:“昔人所谓非亲非故,何由习知之也。此二者已当不同观,而况于避影匿形,惟恐多此一举,为身累者乎?”
扬长避短秦牧《漫记端木蕻良》:“选择这样一个题材来写作,既扬长避短,也施展了抱负。”
动静有常《周易·系辞上》:“动静有常,刚柔断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