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谀谄媚的成语故事
拼音ē yú chǎn mèi
基本解释阿谀:迎合别人的意思,向人讨好;谄媚:巴结,奉承。说话做事迎合别人的心意,竭力向人讨好。
出处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九卷:“只是这帮阿谀谄媚的,要博相国欢喜,自然重价购买。”
暂未找到成语阿谀谄媚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阿谀谄媚)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阿谀奉承 | 明 东鲁古狂生《醉醒石》第八回:“他却小器易盈,况且是个小人,在人前不过一味阿谀奉承。” |
刚正不阿 |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一员官》:“济南同知吴公,刚正不阿。” |
卑谄足恭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五宗世家》:“彭祖为人巧佞、卑谄足恭而心刻深。” |
阿世取容 |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第六篇:“至叔孙通,则正以曲学阿世取容,非重其能定朝仪,知典礼也。” |
吴下阿蒙 | 晋 虞溥《江表传》:“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 |
春光明媚 | 元 宋方壶《斗鹌鹑 踏青》套曲:“时遇着春光明媚,人贺丰年,民乐雍熙。” |
法不阿贵 | 韩非《韩非子 有度》:“法不阿贵,强不挠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
阿时趋俗 | 恽代英《再复毕几庵书》:“故办杂志者,当研究社会心理(然此决非阿时趋俗,只以顺其势而利导之耳)。” |
阿娇金屋 | 语出旧题汉 班固《汉武故事》:汉武帝幼时曾对姑母长公主说:“若得阿娇(姑母之女)作妇,当以金屋贮之。” |
倒持泰阿 | 东汉 班固《汉书 梅福传》:“至秦则不然,张诽谤之罔,以为汉驱除,倒持泰阿,授楚其柄。” |
谄上骄下 | 汉 扬雄《法言》:“上交不谄,下交不骄,则可以有为矣。” |
刚直不阿 | 明·周楫《西湖二集·救金鲤海龙王报德》:“并一生宦迹,刚直不阿之志,具表奏闻。” |
阿猫阿狗 | 鲁迅《我的第一个师父》:“这和名孩子为阿猫阿狗,完全是一样的意思:容易养大。” |
阿谀逢迎 | 宋 程颐《周易程氏传》:“以臣于君言之:褐其忠诚,致其才力,乃显其比君之道也,用之与否,在君而已,不可阿谀奉迎,求其比己也。” |
媚外求荣 | 清·吴趼人《痛史》第19回:“这是媚外求荣的结局,表过不提。” |
阿党相为 | 东汉 班固《汉书 诸葛丰传》:“今以四海之大,曾无伏节死谊之臣,率尽苟合取容,阿党相为,念私门之利,忘国家之政。” |
阿鼻地狱 | 语出《法华经 法师功德品》:“下至阿鼻地狱。” |
阿弥陀佛 | 元 张国宾《合汗衫》第四折:“张寿友曰:\'阿弥陀佛,这个是谁?\'卜儿云:\'这便是媳妇儿。\'” |
不痴不聋,不作阿家翁 |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92回:“又道‘不痴不聋,不作阿家翁’。这个笑话,细细想去,却很有意味。” |
阿世盗名 | 清 梁启超《新民说》第18节:“才智之士,既得此以为阿世盗名之一秘钥,于是名节闲检,荡然无所复顾。” |
崇洋媚外 | 茅盾《向鲁迅学习》:“那时清王朝以及当权的洋务派崇洋媚外,出卖国家主权。” |
阿其所好 | 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上》:“宰我、子贡、有若,智足以知圣人,污不至阿其所好。” |
阿世媚俗 | 鲁迅《坟 文化偏至论》:“如其《民政》一书,谓有人宝守真理,不阿世媚俗,而不见容于人群。” |
阿意取容 | 《南史 孝义传下 陶季直》:“季直不能阿意取容,明帝颇忌之,出为辅国长史、北海太守。” |
敛怨求媚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代宗大历元年》:“节度使非能男耕女织,必取之于人,敛怨求媚,不可长也。” |
狐媚猿攀 | 明 刘体乾《财用诎乏恳乞圣明节省疏》:“其间狐媚猿攀,途辙不一;蝇营狗窃,窠臼且多,臣不能悉奉。” |
好谀恶直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58回:“日事淫乐,好谀恶直,政事不修,群臣解体。” |
龙泉太阿 | 明·酉阳野史《续三国演义》第28回:“众夫散出,焕密启其函,见其光芒射目,乃是宝剑二口,靶上刻有字号,名曰龙泉太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