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今年56岁的蒋洪亮是江苏宜兴人,1980年进入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县新芳公社团委步入仕途,在宜兴官场任职超过二十年。
2.1991年7月,魏俊星出任开原市二工业局副局长兼亚麻厂厂长、党委*记,正式步入仕途。
3.按照儒家的思想来说,十载寒窗就是为了以后可以一朝成名,入仕是你们每个人的选择。
4.朱兄允文允武,如愿入仕,必为百姓之福;裴兄淡薄明志,常保清风亮节,亦令人景仰。
5.从市委副秘书长踏入仕途,张彭慧历任林西县县长、县委*记、赤峰市委组织部长等职。
6.上述村民介绍,出身农家的姚木根一家三兄弟,其父亲曾是甘竹村的老支书,受此影响,三兄弟都通过努力,脱离了“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村,进入仕途。
7.他们二人在干谒时段上有长短差异,在对干谒结果的认识上亦有所不同,但他们事干谒时都承受着巨大的心理负荷,然而无论怎样李白和杜甫在入仕心态上都是积极的。
8.中国自古就有“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的传统,那时的读书人想要出人头地、报效家国,路径有且只有一条——一朝成名入仕为官。
9.为夫入仕几十载,历经三朝,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一直稳居官位不倒,能官至太傅,看人从来没错过。
10.“丈夫苟不能立功名于世,仰岂为汗粒之偶,不能树基业于家哉!”显然,山西商人理直气壮地把入仕立功名与经商相提并论。
11.此次由闽南返里,再经桐庐附近的严陵濑,内心则格外轻松,因为他毕竟拒绝了李侍尧的举荐,没有再踏入仕途。
12.众所周知,大明朝是科举社会,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科举入仕金榜题名才是人生之正途。
13.转念一想自己潜心功名,无非也是为了一官半职,他日若是登第入仕,自然要与此等豺狼虎豹之徒为伍,不禁有些心灰意冷。
14.顾、黄、王坚持游击战,打了十几年,九死一生,还可坚持,康熙一开科举,还颁布特殊政策,对这些前朝义士开“博学鸿儒”科,免考入仕,黄宗羲就难办了。
15.要想入仕,还要经过很重要的一关,那就是九品中正制的考评。
16.笑看天下风云涌,口辩人生谓英雄。常与友人登高望,开心把酒话忧愁。学得乌龟会缩头,业内纷争不再有。进退皆由人生意,步入仕途英名留。
17.我受了上清法术便是蒙受了道家大恩,日后自当竭力报效,若不得国师之位,如何能够替天行道?况且先父生前一直想要我入仕,若能殿上有位,亦是光大门楣之幸事。
18.右丞相陈宜中在人品才具方面,可称道的并不多,他曾因与黄镛等上书攻击奸臣丁大全获得六君子美誉,登入仕途之后,又因依附权奸贾似道而声名狼藉。
19.以义行之,则公器化为私道。不韦执拗于“义本”,则是以风尘商旅之道求权力公器之道。不容些许负义之行,于公器之道实为偏执。以此心入仕途,终将大毁也!孙皓晖
20.出身于寒儒之家,父亲宋邦和为雍正年间举人,未入仕途。
21.柳宗元一生游踪可分为入仕之前、贬谪途中、永州时期和柳州时期四个阶段,其间形成了寄情山水、重视生民的“统合儒释”的旅游思想。
22.舒岳祥出生于书香门第,家富藏书,自幼启蒙教育较好,生活安定富足,中年步入仕途,因受权臣贾似道排挤,辞官回家。
23.夏家有个认死理的强悍老娘徐三凤,老娘一向认为只有读书入仕才是人生正途,其他的都是邪门歪道,不足可取。
24.50岁入仕途,勤勉廉直,刚正不阿,“暮夜却金”的故事千古传颂,并以“天知、神知、子知、我知”的铮言成为我国古代廉吏的典型代表。
25.唐人在入仕前、为官中、致仕后皆与自己的别墅息息相关,是他们读书科举、自娱游乐、修道习禅和疗养归宿的地方。
26.唐代的隐士,是布衣入仕前的等待,也是读书人得第后或罢官后的选官的等待。
27.小小的一个靠杀羊为生的个体户,真愧杀千载以下读圣贤书、求入仕发财的无数读书人。
28.在以学堂取代科举的选士制度下,法政教育因其独特的培养目标被世人视为入仕的终南捷径,法政学科因此成为求学者的首选科目。
29.我最看不上这些以退为进的儒生,坏了丛林的风气,把出家归隐当成了入仕的捷径。
30.白居易从早年的入仕到晚年出世,一直都在“出仕”与“归隐”的矛盾中徘徊。
31.他隐居九华山并非寻求入仕的终南捷径,而是心灰意冷之后的决断。
32.作为殿下亲卫,时时随侍左右,稍加表现,既能为殿下所熟识,而后外放,皆是以殿下亲信自恃,所以内禁三卫向来为两班所重,是两班庶子进入仕途之首选。
33.考中的文士或被擢用,在文馆(书房)供职,又荐引俘降的文士入仕。
※ "入仕"造句帝一辞典汉语词典查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