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口的成语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nìng wéi jī kǒu,wú wéi niú hòu宁为鸡口,无为牛后 | 比喻宁居小者之首,不为大者之后。 | 西汉 刘向《战国策 韩策一》:“臣闻鄙语曰:‘宁为鸡口,无为牛后。’今大王西面交臂而臣事秦,何以异于牛后?” |
kǔ kǒu è shí苦口恶石 | 石:古代石针。比喻逆耳而有益的规劝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襄公二十三年》:“美疢不如恶石:夫石犹生我,疢之美,其毒滋多。” |
zhòng kǒu jiāo chuán众口交传 | 众人辗转述说。 | 清 陈天华《警世钟》:“就是不幸受伤身死,众口交传,全国哀痛,还要铸几个铜像,立几个石碑,万古流芳,永垂不朽。” |
tuō kǒu ér chū脱口而出 | 指话语未经思索;随口而言。脱口:不加思索地开口说。 | 清 吴趼人《瞎骗奇闻》:“我晓得你这个人向来是有口无心的,但也不可不拘什么话便脱口而出。” |
fáng mín zhī kǒu,shèn yú fáng shuǐ防民之口,甚于防水 | 防:阻止;甚:超过。想堵住人民的嘴,比堵塞河水还难。指不让人民说话,是不明智的。 | 西汉·司马迁《史记·周本纪》:“召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水。” |
yǎn kǒu hú lú掩口胡卢 | 胡卢:笑貌。捂着嘴笑,指暗笑,窃笑。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应劭传》:“昔郑人以干鼠为璞,鬻之于周;宋愚夫亦宝燕石,缇漝十重。夫睹之者掩口卢胡而笑,斯文之族,无乃类旃。” |
yǒu kǒu nán fēn有口难分 | 分:分辩。有嘴难分辩。形容难分辩清楚。 | 元 萧德祥《杀狗劝夫》第一折:“动不动棍棒临身。直着我有口难分,进退无门。” |
yǒu kǒu wú xíng有口无行 | 有虚言而无德行。 | 《后汉书·史弼传》:“窃闻勃海王悝……外聚剽轻不逞之徒,内荒酒乐,出入无常,所与群居,皆有口无行,或家之弃子,或朝之斥臣。” |
jiān kǒu jié shé缄口结舌 | 闭口不说话。形容理屈词穷说不出话来。也指慑于淫威不敢讲话。 | 明 张煌言《上延平王书》:“而所为若是,则其将何所依倚,故不敢缄口结舌,坐观胜败。” |
jiān kǒu bù yán缄口不言 | 缄:封闭;言:说话。封住嘴巴;不开口说话。 | 《明史 何遵传》:“正德间,给事、御史挟势凌人,趋权择便,凡朝廷大阙失,群臣大奸恶,缄口不言。” |
yǎn kǒu hú lú掩口葫芦 | 捂着嘴笑。 | 《后汉书·应劭传》:“昔郑人以乾鼠为璞,鬻之于周;宋愚夫亦宝燕石,缇十重。夫睹之者掩口卢胡而笑,斯文之族,无乃类旃。” |
yí rén kǒu shí贻人口实 | 贻:给;口实:话柄;即可让人利用的口实。指做事说话不小心;给人留下话柄。 | 清 唐才常《上欧阳中鹄书》:“安得有此巨款?如此事果成,必贻人口实。” |
nìng wéi jī kǒu,bù wéi niú hòu宁为鸡口,不为牛后 | 牛后:牛的肛门。宁愿做小而洁的鸡嘴,而不愿做大而臭的牛肛门。比喻宁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听人支配。 | 《战国策·韩策一》:“臣闻鄙语曰:‘宁为鸡口,无为牛后。’今大王西面交臂而臣事秦,何以异于牛后乎?” |
qián kǒu jìn yǔ拑口禁语 | 拑:同“钳”,用东西夹住。闭口不言。形容保守秘密不说。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2回:“今日贾政在席上也自拑口禁语。” |
sú yàn kǒu bēi俗谚口碑 | 俗:通俗。谚:谚语。口碑:指流传的口头俗语。广泛流传的通俗的谚语和俗语。 | |
gāo xià zài kǒu高下在口 | 犹言信口雌黄。 | 《续资治通鉴·宋仁宗皇祐三年》:“三班吏丛猥,老胥抱文书升堂取判者,皆高下在口,异时长官漫不省察,谨占署而已。” |
jīn kǒu yù yán金口御言 | 同“金口玉音”。 | 聂绀弩《独夫之最后》:“一个大人物,真像金口御言,有鬼神相助似的,说什么就是什么。” |
dùn kǒu zhuō sāi钝口拙腮 | 指口才笨拙,说话不流利。 |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80回:“好妹妹,我是钝口拙腮,可不能一句一句同你套!” |
chuí ěr hǔ kǒu垂饵虎口 | 往虎口送食。比喻置身险地。 | 《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李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践戎马之地,足历王庭,垂饵虎口。”张铣注:“垂饵,犹送食也。” |
kǒu zhōng zǎo shī口中蚤虱 | 比喻极易消灭的敌人,犹如口中之虱。故又作“口中虱”。 | 《韩非子·七术》:“(王)以临东阳,则邯鄣口中虱也。” |
shì fēi kǒu shé是非口舌 | 因说话引起的误会或纠纷。 | 明·冯梦龙《古今小说·滕大尹鬼断家私》:“若是为田地上坏了手足亲情,到不如穷汉赤光光没得承受,反为干净,省了许多是非口舌。” |
zhòng kǒu shuò jīn众口烁金 | 形容舆论力量大,连金属都能熔化。比喻谣言多可以混淆是非。 | 汉·荀悦《汉纪·景帝纪》:“众口烁金,积毁销骨。” |
zhǐ huà kǒu shòu指画口授 | 一面讲一面用手势帮助表达意思。形容详细地解说。 | 清·查继佐《罪惟录·徐光启传》:“盖四十年耳治目营,指画口授惟此,他无及也。” |
xīn fú kǒu bù fú心服口不服 | 服:信服。心里信服嘴上却不承认。 | 马烽《吕梁英雄传》第43回:“老武听了,还有点心服口不服。” |
dú yào kǔ kǒu毒药苦口 | 毒药:攻毒的药物。比喻尖锐的批评虽然像毒药一样苦口难服,却能让人醒悟 | 西汉·司马迁《史记·留侯世家》:“且‘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药苦口利于病’,愿沛公听樊哙言。” |
jié shé dù kǒu结舌杜口 | 结舌:舌头像打了结子,动弹不得。杜:堵塞。保持缄默,闭口不言。形容因恐惧而不敢说话。 | 东汉·班固《汉书·杜周传》:“天下莫不望风而靡,自尚书近臣皆结舌杜口,骨肉亲属莫不股栗。” |
dù kǒu jié shé杜口结舌 | 犹言杜口吞声。 | 汉·焦赣《易林·比之咸》:“杜口结舌,心中拂郁,去灾患生,莫所告冤。” |
yī yán chū kǒu,sì mǎ nán zhuī一言出口,驷马难追 | 驷马:四匹马拉车。话说出了口,就是四匹马拉车也难追回。指话说出口,就不能再收回,一定要算数。 | 宋·欧阳修《笔说·驷不及舌说》:“俗云:一言出口,驷马难追。《论语》所谓‘驷不及舌’也。” |
shùn kǒu tán tiān顺口谈天 | 顺:顺便。随便说话聊天。 | 朱自清《择偶记》:“听差原只顺口谈天,也说不出个所以然。” |
jǐn xiōng xiù kǒu锦胸绣口 | 犹言锦心绣口。 | 清·湘灵子《轩亭冤》序:“锦胸绣口,居然妙绪环生。” |
yá bái kǒu qīng牙白口清 | 比喻说话清楚。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九回:“怎当得十三妹定要问他个牙白口清,急得无法。” |
mù dèng kǒu zhāng目瞪口张 | 同“目瞪口呆”。 | 曹禺《北京人》第一幕:“江泰登时甩开手,曾文彩目瞪口张地望着他。” |
zhòng kǒu xiāo jīn众口销金 | 众人的言论能够熔化金属。比喻舆论影响的强大。亦喻众口同声可混淆视听。见“众口铄金”。 | 汉 焦赣《易林 萃之巽》:“众口销金,愆言不验。” |
kǒu hán tiān xiàn口含天宪 | 天宪:指朝廷法令。比喻说话就是法律,可以决定人的生死。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宦者传论》:“手握王爵,口含天宪,非复掖廷永巷之职。” |
zhòng kǒu fēn yún众口纷纭 | 纷纭:多而姑乱。人多嘴杂,议论纷纷。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阿纤》:“君无二心,妾岂不知?但众口纷纭,恐不免秋扇之捐。” |
kǒu mì fù jiàn口蜜腹剑 | 嘴里说得动听;心里却盘算着坏主意。形容嘴甜心狠;阴险毒辣。 |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唐玄宗天宝元年》:“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陷之。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 |
kǒu jiǎng zhǐ huà口讲指画 | 一面讲一面用手势帮助表达意思。 | 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其经承子厚口讲指画,为文词者,悉有法度可观。” |
xīn kǒu xiāng yīng心口相应 | 想的与说的相一致。 | 唐·慧能《坛经·般若品》:“口念心行,则心口相应。” |
kāi kǒu jiàn dǎn开口见胆 | 见“开口见心”。 | 宋·宗绍《无门关·赵州洗钵》:“赵州开口见胆,露出心肝。” |
fēn fáng jiǎn kǒu分房减口 | 亦作“分身减口”。旧时荒年,为减轻家庭负担,维持生计,人口多者每使部分外出逃荒,谓分房减口或分身减口。 | 元·无名氏《合同文字》楔子:“如今为这六料不收,上司言语,着俺分房减口。兄弟你守着祖业,俺两口儿到他邦外府,赶熟去来。” |
yì kǒu yǐ shí易口以食 | 犹易子而食。口,丁口。 | 《新唐书·逆臣传上·安庆绪》:“城中栈而处,粮尽,易口以食。” |
huò cóng kǒu chū,bìng cóng kǒu rù祸从口出,病从口入 | 祸:灾祸。说话不小心就会招来灾祸,吃错东西就会生病。 | 宋·朱熹《朱子语类》第71卷:“谚有‘祸从口出,病从口入’,甚好。” |
kǒu qīng shé bó口轻舌薄 | 形容说话刻薄尖酸。 | 《天雨花》第25回:“小小年纪无厚道,口轻舌薄诮谁人?” |
bì kǒu bù tán闭口不谈 | 紧闭着嘴不说话或谈论秘密。 | 沈从文《边城》:“祖父则很快乐的夸奖了翠翠不少,且似乎不许别人来关心翠翠的婚事,故一到这件事便闭口不谈。” |
kǒu chuán xīn shòu口传心授 | 心授:不立文字;以师徒心心相印;理解契合;传法授受。通过口头讲述和心中悟解来传授。 | 明 解缙《春雨杂述 评书》:“学书之法,非口传心授,不得其精。” |
fó xīn shé kǒu佛心蛇口 | 比喻话虽说得好听,心肠却极狠毒。 | |
piàn kǒu zhāng shé骗口张舌 | 搬弄口舌。 | 元·无名氏《马陵道》第四折:“你道是同心共胆,还待要骗口张舌,我只问你三回两歇,怎送的我二足双瘸!” |
xié jiā dài kǒu携家带口 | 携带家眷,指受家眷的拖累。 | 熊召政《张居正》第二卷第18回:“于是携家带口,风餐露宿地到了北京。” |
xīn kǒu rú yī心口如一 | 心里想的和嘴里说的一样。形容诚实直爽。 | 宋 汪应辰《题续池阳集》:“由是观世之议论,谬于是非邪正之实者,未必心以为是,使士大夫心口如一,岂复有纷纷之患哉!” |
kǒu shì xīn fēi口是心非 | 心口不一致;口上说一套;心里想一套。形容心口不一致。 | 晋 葛洪《抱朴子 微旨》:“口是心非,背向异辞。” |
kǒu sì xuán hé口似悬河 | 见“口若悬河”。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假使苏秦、张仪、陆贾、郦生复出,口似悬河,舌如利刃,安能动我心哉!” |
kǒu wěn shēng huā口吻生花 | 比喻谈吐文雅。 | 唐 冯贽《云仙杂记》第五卷引《白氏金锁》:“张祜苦吟,妻孥唤之不应,以责祜。祜曰:‘吾方口吻生花,岂恤汝辈。’” |
mù zhēng kǒu dāi目睁口呆 | 亦作“目瞪口呆”。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八十五回:“四方混杀,人人束手,个个归心。定安国舅气的目睁口呆,罔知所措。与众等侍郎束手被擒。” |
kǒu tóu chán口头禅 | 原指和尚常说的禅语或佛号。现指经常挂在口头上而无实际意义的词句。 | 宋 王楙《临终诗》:“平生不学口头禅,脚踏实地性虚天。” |
hǔ kǒu bá yá虎口拔牙 | 在老虎嘴里拔牙。比喻冒着极大危险去做某一事情。 | 元 弦济《一山国师语录》:“苍龙头上拶折角,猛虎口中拔得牙。” |
tàn kǒu ér chū探口而出 | 犹言脱口而出。 | |
fēn shēn jiǎn kǒu分身减口 | 见“分房减口”。 | 孙锦标《通俗常言疏证·家族》:“今有迫于人口多者,每有分身减口之语。” |
dèng mù chǐ kǒu瞪目哆口 | 睁大眼睛,张开嘴巴。形容惊呆的样子。 | 清 无名氏《帝城花样 春珊传》:“诸名士且摇玉柄麈尾,擎铁如意,瞪目哆口如木鸡。” |
jǐn xīn xiù kǒu锦心绣口 | 锦、绣:精美艳丽的丝织品。心里口中都像锦绣一样的绚丽多彩。形容文思巧妙;满腹文章;词藻华丽;才华横溢。 | 唐 柳宗元《乞巧文》:“骈四俪六,锦心绣口,宫沉羽振,笙簧触手。” |
kǒu chǐ líng lì口齿伶俐 | 口齿:说话、言谈;伶俐:聪明,灵活。谈吐麻利,应付自如。形容口才好。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三回:“宝玉素日虽然口角伶俐,此时一心却为金钏儿感伤,恨不得也身亡命殒。” |
jiā yǒu qiān kǒu,zhǔ shì yī rén家有千口,主事一人 | 家:家庭;主:主持,掌管。每家不论有多少人,只能有一个人掌管家事。泛指办事都要有为首负责的人。 | 赵树理《李家庄的变迁》:“家有千口,主事一人。有你男人在场,叫你做什么?走吧走吧!” |
kǒu bù jué yín口不绝吟 | 吟:吟咏,背诵。嘴里不停地吟诵。形容学习非常刻苦。 | 《旧唐书·韩愈传》:“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 |
pò kǒu tòng mà破口痛骂 | 破口:恶语。满口恶语骂人。 | 《渔夫和金鱼的故事》:“老太婆坐在窗下,指着丈夫就破口痛骂:‘你这个蠢货,真是个地道的傻瓜!’” |
kǒu bù yìng xīn口不应心 | 应:符合。嘴里说的和心里想的不一致。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八卷:“官人,你昨夜恁般说,却又口不应心,做下那事!” |
zhòng kǒu áo áo众口嗷嗷 | 嗷嗷:哀号声。形容人们因饥饿而嗷嗷哀号。 | 元 秦简夫《赵礼让肥》第二折:“说什么贫不忧愁富不骄,赤紧的众口嗷嗷。” |
zhòng kǒu jiāo lì众口交詈 | 众人一致责骂。 | 清 夏燮《中西纪事 海疆殉难记上》:“牛督拥兵护逃,众口交詈。” |
qún kǒu shuò jīn群口铄金 | 铄:熔化。众口一词能够把金属熔化。指舆论可以混淆是非。 | 宋·李纲《谢亲笔札子》:“陛下察其心于群口铄金之际,薄其罪于众人欲杀之时。” |
kǒu zhōng cí huáng口中雌黄 | 雌黄:即鸡冠石,过去写字用黄纸,写错了就用雌黄涂沫后重写。随口更改说得不恰当的话。比喻言论前后矛盾,没有一定见解。 | 晋 孙盛《晋阳秋》:“王衍字夷甫,能言,于意有不安者,辄更易之,时号口中雌黄。” |
yī lái shēn shǒu,fàn lái zhāng kǒu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 形容懒惰成性,坐享别人劳动成果的人。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1回:“安公子是自幼娇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人。” |
chū kǒu shāng rén出口伤人 | 指用恶言恶语辱骂别人。 | 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赵公明大怒:‘好妖道!焉敢如此出口伤人,欺吾太甚!” |
kǒu méi zhē lán口没遮拦 | 指说话没任何顾忌,信口胡言 |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小孩儿家口没遮拦,一迷的将言语摧残。” |
suí kǒu luàn shuō随口乱说 | 随便乱说的。 | |
bì kǒu wú yán闭口无言 | 闭住嘴巴不言语。形容对事不置可否或事情弄僵,自己觉得理亏而无话可讲时的情态。参见“闭口不言”。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六十四回:“关胜连忙答礼,闭口无言,手脚无措。”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百五回:“一席话说得朱博如闭口无言,只得别去。” |
shuǐ lái shēn shǒu,fàn lái zhāng kǒu水来伸手,饭来张口 | 形容懒惰成性,坐享别人劳动成果的人。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61回:“你们深宅大院,‘水来伸手,饭来张口’,只知鸡蛋是平常东西,那里知道外头买卖的行市呢?” |
xìn kǒu kāi hē信口开呵 | 见“信口开合”。 | 元·尚仲贤《气英布》第一折:“你待要着死撞活,将功折过,你休那里信口开呵。” |
chōng kǒu ér fā冲口而发 | 不加思索地说出口来。 | 明·李贽《焚书·李温陵传》:“滑稽排调,冲口而发,既能解颐,亦可刺骨。” |
yǎ kǒu wú yán哑口无言 | 像哑巴一样;说不出话来。形容理屈词穷的样子。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八卷:“一番言语,说得张六嫂哑口无言。” |
rè xīn kǔ kǒu热心苦口 | 形容热心恳切地再三劝告。 | |
yì kǒu tóng yīn异口同音 | 不同人说同样的话,形容看法、意见完全一致。 | 南朝·梁·沈约《宋书·庾炳之传》:“伏复深思,只有愚滞,今之事迹,异口同音,便是彰著,政未测得物之数耳。” |
kǒu jiǎng zhǐ huà口讲指划 | 一面讲一面用手势帮助表达意思。形容详细地解说。 | 冯玉祥《我的生活》第七章:“每条凳子可容几人,哪里是站台,哪里是门……都口讲指划地详细说给他们听。” |
jīn rén jiān kǒu金人缄口 | 金人:铜制的人。缄口:封嘴,指缄默不言。铜人闭口不讲话。形容言词谨慎。亦作“金人三缄”。 | 三国·魏·王肃《孔子家语》第三卷:“孔子观周,遂入太祖后稷之庙,庙堂右阶之前,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 |
lì kǒu jié jǐ利口捷给 | 利口:能言善辩;捷给:言辞敏捷,善于应付。指能言善辩,言辞敏捷,善于应付。 | 西汉·司马迁《史记·张释之传》:“夫绛侯、东阳侯称为长者,此两人言事曾不能出口,岂斅此啬夫谍谍利口捷给哉!” |
zhòng kǒu shuò jīn众口铄金 | 人人这么说;足以熔化金(铄:熔化)。比喻舆论力量大;也比喻谣言多使是非混淆。 | 《国语 周语下》:“众心成城,众口铄金。” |
kǒu rú xuán hé口如悬河 | 见“口若悬河”。 | 唐·韩愈《石鼓歌》:“安能以此上论列,愿借辩口如悬河。”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十七卷:“德称口如悬河,宾主颇也得合。” |
mù dāi kǒu zā目呆口咂 | 咂:用舌头抵住牙齿发出的声音。目光发呆,口中发出啧啧声。形容吃惊的样子。 |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52回:“寨中这些兵卒,多是强盗出身,何曾看见如此礼物,见了个个目呆口咂,连尤俊达与连巨真亦啧啧称羡。” |
pò kǒu dà mà破口大骂 | 破:冲开。指满口恶语骂人。 |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茶房未及开口,那女人已经破口大骂起来。” |
pò kǒu nù mà破口怒骂 | 破口:恶语。满口恶语骂人。 | 《红日》第12章:“他竭力挣脱,挣脱不开,连连求饶,陶二嫂还是拳打脚踢,破口怒骂。” |
zài rén kǒu ěr在人口耳 | 指被人们所称道、传颂 | 清·汪琬《答王进士书》:“相距几千百年,犹昭灼在人口耳。” |
jīn kǒu yù yīn金口玉音 | 旧时用以指天子之言。后泛指说话正确,不能改变。 | 晋·夏侯湛《抵疑》:“金口玉音,漠然沉默。” |
fēng kǒu làng jiān风口浪尖 | 比喻激烈、尖锐的社会斗争前哨。 | 向春《煤城怒火》第21章:“现在到了风口浪尖,是咱挺身的时候了,为了党,为了人民,为了抗日,一定要干出个英雄样来!” |
kǒu fú xīn fú口服心服 | 指从内心及口头都表示信服。 | 《人民文学》1977年第9期:“毛主席从革命的根本利益出发,启发我们顾全大局,使我口服心服。” |
kǒu tǔ zhū jī口吐珠玑 | 珠、玑:都是珠宝,圆的叫珠,不圆的叫玑。形容说话有文采。 | 元 无名氏《醉写赤壁赋》第一折:“因俺夫人闻知苏轼胸怀锦绣,口吐珠玑,有贯世之才。” |
shǒu píng jiān kǒu守瓶缄口 | 犹言守口如瓶。谓闭口不言。 | 清·李渔《怜香伴·鞅望》:“你把姻缘簿徼,你把相思帐销,我从今守瓶缄口,免被人嘲。” |
jiān kǒu rú píng缄口如瓶 | 缄口:闭口不言。指说话谨慎,严守秘密。 | 明·胡文焕《群音类选·无名氏<香遍满·闺怨>》:“想你掩耳偷铃,为你缄口如瓶。” |
jiān shé bì kǒu缄舌闭口 | 缄舌:闭着嘴。闭着嘴不说话 | 元·亢文苑《一枝花·为玉叶儿作》:“看别人眼铺眉,笑自己的缄舌闭口。” |
kǒu jiǎo fēng qíng口角风情 | 口头表示的情爱。 | 清·李渔《比目鱼·联班》:“那些用小钱的主子,只还他些口角风情罢了。” |
kǒu huì ér shí bù zhì口惠而实不至 | 惠:给人以好处;至:到。只在口头上答应给别人好处;而实际的利益却到不了别人身上。 | 西汉 戴圣《礼记 表记》:“口惠而实不至,怨灾及其身。” |
tán bù róng kǒu谈不容口 | 犹言赞不绝口。 | 宋·孙光宪《北梦琐言》第五卷:“有弘农杨蘧者,曾到岭外,见阳朔、荔浦山水,谈不容口。” |
xìn kǒu hú yán信口胡言 | 随口乱说。指毫无根据、不负责任地瞎说。 | 清 吴璿《飞龙全传》第一回:“这里什么去处,你敢信口胡言!” |
kǒu wú zé yán口无择言 | 谓出口皆合道理,无需选择。 | 汉·马援《诫兄子严敦书》:“龙伯高敦厚周慎,口无择言,谦约节俭,廉公有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