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若的成语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dāi ruò mù jī呆若木鸡 | 愣着不动;像只木头鸡。形容人痴或因惊恐而发愣的神态。 | 先秦 庄周《庄子 达生》:“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
jǔ qí ruò dìng举棋若定 | 下棋子好像有预断。比喻行事沉着果断。 | 朱德《十月战景》诗:“战事从来似弈棋,举棋若定自无悲。” |
ruò chū yī guǐ若出一轨 | 像出自同一个车辙。比喻两种事物非常相似 | 清·陈田《<明诗纪事己签>序》:“嘉靖之季,以诗名者有后七子,李王为之冠,与前七子隔绝数十年,而此唱彼和,声应气求,若出一轨。” |
fú shēng ruò mèng浮生若梦 | 浮生:空虚不实的人生;若:象。把人生当作短暂虚幻的梦境。 | 庄周《庄子 刻意》:“其生若浮,其死若休。” |
gù ruò jīn tāng固若金汤 | 金:指金城;金属铸造的城墙;汤:指汤池开水一样滚烫的护城河。坚固得像金城、汤池一样。形容阵地或所守卫的地方非常牢固。 | 东汉 班固《汉书 蒯通传》:“必将婴城固守,皆为金城汤池,不可攻也。” |
zhāo rán ruò jiē昭然若揭 | 昭然:明明白白的样子;揭:高举。形容真相大白;非常明显。 | 先秦 庄周《庄子 达生》:“今汝饰知以惊愚,修身以明污,昭昭乎若揭日月而行也。” |
ān zhī ruò sù安之若素 | 安:指心安;若:如同;素:平素;向来。①对于困危境地或异常情况;心情平静得像往常一样;毫不介意。②现也指对错误言论或事物不闻不问;听之任之。 |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8回:“第二天宝小姐酒醒,很觉得过意不去。后来彼此熟了,见瞿太太常常如此,也就安之若素了。” |
ruò bēng jué jiǎo若崩厥角 | ①像野兽折了头角一样。比喻危惧不安的样子。②叩头的声响像山崩一样。形容十分恭敬的样子。 | 《书 泰誓中》:“百姓懔懔,若崩厥角。”孔传:“言民畏纣之虐,危惧不安,若崩摧其角,无所容头。” |
zì ruò tú yā字若涂鸦 | 涂鸦:比喻书法拙劣或胡乱写作。比喻书法拙劣、幼稚。 | 唐·卢全《示添丁》诗:“忽来案上翻墨汁,涂抹诗书如老鸦。” |
guī zhī ruò shuǐ归之若水 | 归附的势态就像江河汇成大海一样。形容人心所向。 | 春秋·齐·晏婴《晏子春秋·内篇问上》:“德行教训,加于诸侯;慈爱利泽,加于百姓。故海内归之若流水。” |
biàn ruò xuán hé辨若悬河 | 辨,通“辩”。犹言口若悬河。 | 明 张居正《翰林院读书说》:“吾见一人焉,辨若悬河,藻若春工;含吐邹枚,方驾陆谢。” |
zhǐ bàng mò ruò zì xiū止谤莫若自修 | 止:停止,平息;谤:指责。要阻止别人毁谤,最好的方法是修身。 | 《新唐书·魏谟传》:“谚曰:‘止寒莫若重裘,止谤莫若自修。’惟陛下崇千载之盛德,去一旦之玩好。” |
wēi ruò zhāo lù危若朝露 | 危险得像清早的露水一样容易消失。比喻面临死亡。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商君列传》:“君之危若朝露,尚将欲延年益寿乎!” |
yán xiào zì ruò言笑自若 | 谈笑如常,十分镇定。 | 《三国志·蜀志·关羽传》:“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灸引酒,言笑自若。”宋·欧阳修《泷冈阡表》:“其后修贬夷陵,太夫人言笑自若。” |
pàn ruò hóng gōu判若鸿沟 | 判:区别;鸿沟:古代运河,在今河南省,秦末是楚汉分界的一条河,比喻事物的界线。形容界限很清楚,区别很明显。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高祖本纪》:“项羽恐,乃与汉王约,中分天下,割鸿沟而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 |
qì ruò jīn lán契若金兰 | 比喻朋友交情深厚。 |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贤媛》:“山公与嵇、阮一面,契若金兰。” |
áng áng zì ruò昂昂自若 | 昂昂:气概昂扬,大模大样;自若:象平常一样。形容无所顾虑,从容自如。 | 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第25卷:“三士带剑立于殿下,昂昂自若。” |
ruò luǎn tóu shí若卵投石 | 比喻不自量力,必遭失败。同“以卵击石”。 | 《汉书 刑法志》:“以桀诈尧,若卵投石,夫何幸之有!” |
ruò lí ruò jí若离若即 | 形容对人保持一定距离。同“若即若离”。 | 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十:“大抵总宪戆直凌人,岳岳觥觥,朝士必多未满,而与和相若离若即,又未尝不稍敛其锋棱,一时众口诋諆,遂有师相门生之谤。” |
yàn rán zì ruò晏然自若 | 晏然:平静安定的样子;自若:不变常态。形容在紧张状态下沉静如常。 | 《三国志 吴志 孙坚传》:“南阳太守张咨,闻军至,晏然自若。” |
bèi ruò máng cì背若芒刺 | 犹言芒刺在背。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回:“不意[曹操]专国弄权,擅作威福。朕每见之,背若芒刺。” |
qiú xián ruò kě求贤若渴 | 贤:有才能的人。形容寻求优秀人才心情十分迫切;就像口渴想喝水一样。 | 《隋书 韦世康传》:“朕夙夜庶几,求贤若渴,冀与公共治天下,以致太平。” |
wéi huǐ fú cuī,wéi shé ruò hé为虺弗摧,为蛇若何 | 虺:小蛇;弗:不;摧:消灭。小蛇不打死,大了就难办。比喻不乘胜将敌人歼灭,必有后患。 | 《国语·吴语》:“夫越王好信以爱民,四方归之;年谷时熟,日长炎炎,及吾犹可以战也。为虺弗摧,为蛇将若何?” |
làn ruò shū jǐn烂若舒锦 | 见“烂若披锦”。 | 南朝·梁·钟嵘《诗品》上卷:“谢潉云:‘潘诗烂若舒锦,无处不佳。’” |
yōu yóu zì ruò优游自若 | 从容不迫,不变常态。 | 清·陆以湉《冷庐识·彭文勤公》:“凡置卷数百,二仆待侧,左展卷,右收卷,循环不息。待者告疲,公优游自若也。” |
lǎng ruò liè méi朗若列眉 | 朗:明亮;列眉:明白。形容非常明白。 | 西汉·刘向《战国策·燕策》:“吾必不听众口与谗言,吾信汝也,犹列眉也。” |
sī ruò yǒng quán思若涌泉 | 思:思绪,文思。指人的文思如泉水涌出。形容文思丰富敏捷。 | 三国·魏·曹植《王仲宣诔》:“强记冶闻,幽赞微言;文若春华,思若涌泉。” |
ruò shè yuān shuǐ若涉渊水 | 比喻处境艰险。 | 《书 大诰》:“予惟小子,若涉渊水,予惟往求腾攸济。” |
báng ruò wú rén傍若无人 | 好象旁边没有人在。形容神情态度高傲自如。 | |
ruò yǐn ruò xiǎn若隐若显 | 若:好象;隐:隐藏;显:显现。好象隐藏不露,又好象显现出来。形容隐隐约约,看不清楚的样子。 | 宋 赵佶《宣和画谱 山水三》:“作《风烟欲雨图》,非阴非霁,如梅天雾晓,霏微暗霭之状,殊有深思,使他人想象于微茫之间,若隐若显,不能穷也。” |
mù ruò xuán zhū目若悬珠 | 眼睛象一对悬挂的珠子。形容眼睛明亮有光彩。 | 《汉书 东方朔传》:“臣朔年二十二,长九尺三寸,目若悬珠,齿若编贝。” |
chā ruò háo lí,miù yǐ qiān lǐ差若毫厘,谬以千里 | 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 《礼记 经解》:“《易》曰:‘君子慎始,差若毫厘,缪以千里。’” |
mìng ruò xuán sī命若悬丝 | 比喻生命垂危。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36回:“吾今命若悬丝,专望救援。” |
ruò yǐn ruò xiàn若隐若现 | 好像隐没了;又好像现出了。形容隐隐约约、依稀可见的状态。 | 唐 唐太宗《大唐三藏圣教序》:“无灭无生,历千劫而不古;若隐若现,运有福而长今。” |
hǎi nèi cún zhī jǐ,tiān yá ruò bǐ lín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 四海之内都会有知心朋友;尽管远在天涯海角也像近邻一样。形容思想感情相通;再远也亲近。海内;四海之内;古时候认为中国四周都是海;把国内称为海内;现泛指世界。天涯:天边;比邻:紧靠的边邻。 | 唐·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
shī zhī qiān lǐ,chà ruò háo lí失之千里,差若毫厘 | 指细微的失误,可导致巨大的差错。 | 《隋书 天文志上》:“失之千里,差若毫厘,大象一乖,馀何可验!” |
liáo ruò chén xīng寥若晨星 | 寥:稀少或疏少;若:像。稀疏得像早晨的星星一样。形容非常稀少或罕见。 | 唐 韩愈《华山女》诗:“黄衣道士亦讲说,座下寥落如明星。” |
zhì ruò wǎng wén置若罔闻 | 置:放;若:好像;罔:没有;闻:听见。放在一边;好像没有听见一样;形容听见了而不加理睬。 | 明 朱国祯《涌幢小品》:“当中书言时,沈宜厉声力折,只因心中恼他,置若罔闻。” |
dà zhí ruò qū,dà qiǎo ruò zhuō大直若屈,大巧若拙 | 直:正直;屈:理亏;巧:灵巧;拙:笨拙。很正直的人表面好像枉屈,很灵巧的人表面好像笨拙。 | 春秋·楚·李耳《老子》第45章:“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
ān ruò tài shān安若泰山 | 形容极其平安稳固。同“安如泰山”。 | 《南史 梁纪下论》:“自谓安若泰山,算无遗策。” |
pàn ruò liǎng rén判若两人 | 判:判断;评定;若:好像。评定一个人前后的表现;好像两个人一样;截然不同。 | 清 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五回:“须晓得柳知府于这交涉上头,本是何等通融、何等迁就,何以如今判若两人?” |
qiú zhī ruò kě求知若渴 | 知:知识。探求知识像口渴想喝水一样迫切。形容求知愿望十分迫切。 | |
lǐn ruò bīng shuāng凛若冰霜 | 冷得像冰霜一样。比喻态度严肃,不易接近。 | 宋 曾巩《酬柳国博》诗:“洞无畦畛心常坦,凛若冰霜节最高。” |
dà zhí ruò qū大直若诎 | 见“大直若屈”。 | 《韩诗外传》卷九:“大直若诎,大辩若讷。” |
jìn rén ruò jiāng jiā zhū xī,tuì rén ruò jiāng zhuì zhū yuān进人若将加诸膝,退人若将坠诸渊 | 加诸膝:放在膝盖上;坠诸渊:推进深渊。指不讲原则,感情用事,对别人的爱憎态度,全凭自己的好恶来决定。 | 西汉·戴圣《礼记·檀弓下》:“今之君子,进人若将加诸膝,退人若将坠诸渊。” |
liáo ruò guān huǒ燎若观火 | 谓事理清楚明白,如看火一般。 | 清·黄宗羲《朱康流先生墓志铭》:“二千一百二十五年之治乱,燎若观火。” |
qíng ruò shǒu zú情若手足 | 手足:指兄弟。情谊深厚,如同兄弟一样。 | 《剪灯新话·孙恭人传》:“乃顾视其卒,周其饮食,宽其桎梏,情若手足,卒感激入骨。” |
qū zhī ruò wù趋之若骛 | 鹜:鸭。像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比喻很多人争着赶去。 | 清 曾朴《孽海花》第27回:“白云观就是他纳贿的机关,高道士就是他作恶的心腹,京外的官员,那个不趋之若骛呢!” |
chā ruò tiān yuān差若天渊 | 差:不同;天渊:天和深渊。比喻差别极大。 | 孙中山《心理建设》第八章:“前后相较,差若天渊。” |
piāo rán ruò xiān飘然若仙 | 飘然:神形潇洒的样子。神形潇洒好像神仙。形容人的动作潇洒自如轻盈优美。 | |
ruò yǒu ruò wú若有若无 | 形容事物不清晰或关系不亲密。 | 明 洪应明《菜根谭 闲适》:“若有若无,半真半幻,最足以悦人心目而豁人性灵。真天地间一妙境也。” |
jiān tóng guǐ yù,xíng ruò hú shǔ奸同鬼蜮,行若狐鼠 | 奸诈象鬼蜮,狡猾象狐鼠。比喻人恶劣到极点。 | |
yán ruò xuán hé言若悬河 | 见“言类悬河”。 | 《北史·裴蕴传》:“蕴亦机辩,所论法理,言若悬河,或重或轻,皆由其口,剖析明敏,时人不能致诘。”参见“口若悬河”。 |
xū rán ruò shén须髯若神 | 指胡须长得很美,如同神人。 | |
chǐ ruò biān bèi齿若编贝 | 编:顺次第排列;贝:贝壳。形容牙齿整齐洁白。 | 《汉书·东方朔传》:“目若玄珠,齿若编贝。” |
jì ruò wú rén寂若无人 | 寂:寂静。寂静得就像没有人一样。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笺本·德行下》:“傅茂远泊然静处,不妄交游民,袁司徒第经其户,辄叹曰:‘经其户寂若无人,披其帷,其人斯在。岂得非名贤。’” |
shòu chǒng ruò jīng受宠若惊 | 宠:赏识。因为得到宠爱或赏识而又高兴;又不安。 | 宋 欧阳修《辞特转吏部侍郎表》:“受宠若惊,况被非常之命,事君无隐,敢倾至恳之诚。” |
ruò yǒu suǒ sī若有所思 | 好像在想什么似的。形容静坐沉思的样子。 | 唐 陈鸿《长恨歌传》:“玉妃茫然退立,若有所思。” |
ruò yǒu suǒ shī若有所失 | 好像丢失了什么东西似的。形容神情怅惘;心神不定的样子。 |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则鄙吝之心已复生矣。”南朝 梁 刘孝标注:“怅然若有所失。” |
pàn ruò yún ní判若云泥 | 高低差别就象天上的云彩和地下的泥土那样悬殊。 | 唐·杜甫《送韦书记赴西安》诗:“夫子歘通贵,云泥相望悬。” |
xī tì ruò lì夕惕若厉 | 若:如;厉:危。朝夕戒惧,如临危境,不敢稍懈。 | 《易 干》:“君子终日干干,夕惕若厉,无咎。” |
zūn yán ruò shén尊严若神 | 庄重严肃得像神明一样。形容态度十分庄重严肃。 | 东汉·班固《汉书·成帝纪赞》:“临朝渊嘿,尊严若神。” |
ruò pēng xiǎo xiān若烹小鲜 | 意为治理大国要像煮小鱼一样。煮小鱼,不能多加搅动,多搅则易烂,比喻治大国应当无为。后常用来比喻轻而易举。 | 《老子》:“治大国,若烹小鲜。”《韩非子 解老》:“治大国而数变法,则民苦之。是以有道之君贵静,不重变法。故曰:‘治大国者若烹小鲜。’” |
ruò áo guǐ něi若敖鬼馁 | 若敖:指春秋时楚国的若敖氏;馁:饿。若敖氏的鬼受饿了。比喻没有后代,无人祭祀。 | 《左传·宣公四年》:“若敖氏之鬼,不其馁尔?” |
wén chǒng ruò jīng闻宠若惊 | 犹言受宠若惊。 | 南朝·梁·殷芸《小说》第二卷:“恐泊泥以浊白水,飘尘以乱清风,是以承命倾筐,闻宠若惊。” |
jí è ruò chóu疾恶若雠 | 憎恨坏人坏事就象憎恨仇人一样。同“疾恶如仇”。 | 汉 孔融《荐祢衡表》:“见善若惊,疾恶若雠。” |
shèn zhōng ruò shǐ慎终若始 | 慎:谨慎。谨慎收尾,如同开始时一样。指始终要谨慎从事。 | 战国·齐·孙膑《孙膑兵法·将德》:“不轻寡,不劫于敌,慎终若始。” |
xí ruò zì rán习若自然 | 若:像。习惯了就像很自然的事。 | 北朝·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序致》:“年十八九,少知砥砺,习若自然,卒难洗荡。” |
jiāo dàn ruò shuǐ交淡若水 | 指道义上的往来。 | 《庄子·山水》:“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
shì sǐ ruò shēng视死若生 | 把死去看做活着一样。形容不怕死。 | 《庄子 秋水》:“白刃交于前,视死若生者,烈士之勇也。” |
ruò míng ruò àn若明若暗 | 好像明亮;又好象昏暗。比喻对情况的了解或对问题的认识不清楚。 | 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单凭主观热情去工作,对于中国今天的面目若明若暗。” |
ruò cún ruò wáng若存若亡 | 有时记在心里,有时则忘记掉。用以形容若有若无,难以捉摸。 | 先秦 李耳《老子》:“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 |
shǐ zhōng ruò yī始终若一 | 同“始终如一”。 | 《周书·于谨传》:“故功臣之中,特见委信,始终若一,人臣间言。” |
xí guàn ruò zì rán习惯若自然 | 惯:同“贯”;若:像。习惯了就像很自然的事。 | 《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少成则若性也,习惯若自然也。” |
ruò yǒu suǒ sàng若有所丧 | 若:好象。好象丢了什么似的。形容心神不定的样子。也形容心里感到空虚。 | 《淮南子 原道训》:“解车休马,罢酒彻乐,而心忽然若有所丧,怅然若有所亡也。” |
shì ruò tuō tù势若脱兔 | 势:攻势。脱:脱逃。对敌人攻击的速度极快,就像脱逃的兔子奔跑那样。 | 唐·陆龟蒙《杂讽》诗:“攻如饿鸱叫,势若脱兔急。” |
huǎng rán ruò shī恍然若失 | 恍恍惚惚的好像失去了什么似的。形容心神不宁,不知如何是好。 | 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49回:“金钟儿听了这一番言语,恍然若失,心上愧悔的无地自容。” |
chàng rán ruò shī怅然若失 | 怅然:失意;懊恼。形容因不如意而心情沮丧;好像丢了什么似的。 |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牛成章》:“主人视其里居、姓氏,似有所动,问所从来。忠泣诉父名,主人怅然若失。” |
miàn ruò sǐ huī面若死灰 | 形容因心情极度沮丧或惊恐而脸色灰暗。 | 西汉·司马迁《史记·修务训》:“昼吟宵哭,面若死灰,颜色霉墨,涕液交集。” |
xíng ruò wú shì行若无事 | 指人在紧急关头;态度镇静;毫不慌乱。有时也指对坏人坏事听之任之;满不在乎。若:好像。 |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万太尊说罢,行若无事。” |
gōng ruò qiū shān功若丘山 | 功:功绩。若:像,如同。功绩像山一样。比喻功绩非常大。 | |
chén gù zì ruò沉痼自若 | 沉痼:积久难治的疾病。比喻积久难改的习俗或嗜好没有改变。 | 《宋史·赵与懽》:“第言端平以来,窜脏吏,禁包苴,戒奔竟,戢横敛,而风俗沉痼自若。” |
pàn ruò hēi bái判若黑白 | 判:区别。像黑的与白的那样明显区分。形容界限分明。 | 清·方苞《书祭裴太常文后》:“夫文之高下雅俗,判若黑白。” |
ào nì zì ruò傲睨自若 | 睨:斜视。自若:指满不在乎。形容自高自大、藐视一切的样子。 | 宋 王谠《唐语林 豪爽》:“郑太穆郎中为金州刺史,一日忽致书襄阳于司空頔,其言恳切,而傲睨自若,似无郡僚之礼。” |
yì qì zì ruò意气自若 | 自若:不改常态,还像原来的样子。神情自然如常。比喻遇事神态自然,十分镇静。亦作“意气自如”。 | 《汉书·李广传》:“广为匈奴所败,吏士皆无人色,广意气自若。” |
sī ruò quán yǒng思若泉涌 | 思:思绪,文思。指人的文思如泉水涌出。形容文思丰富敏捷。 | 宋·王禹偁《谢赐御制月诗表》:“伏惟尊号皇帝陛下精心六义,思若泉涌,锐意万机,居多暇曰。” |
huà ruò yǎn cǎo化若偃草 | 谓教化推行如风吹草伏。形容教化之易推行。语本《论语·颜渊》:“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 语出《论语·颜渊》:“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
zhèn dìng zì ruò镇定自若 | 指面对灾难时冷静的表现。 | 王朔《过把瘾就死》:“当时女主人公的厄运刚露萌芽,同看电影准备了手帕的女人们还都镇定自若,她便抢先一步哭了。” |
sè ruò sǐ huī色若死灰 | 面目惨白。原比喻面部没有什么表情。现形容十分害怕的神情。 | 先秦 庄周《庄子 盗跖》:“孔子再拜趋走,出门上车,执辔三失,目茫然无见,色若死灰。” |
tán ruò xuán hé谈若悬河 | 犹言口若悬河。 | 《司勘集》:“加以谈若悬河,识同藻鉴,车骑填门,履綦沓座,狎梵侣以玄深,结胜流而觞咏。” |
dà zhì ruò yú大智若愚 | 很有智慧的人表面上好像很愚蠢。 | 宋 苏轼《贺欧阳少师致仕启》:“大勇若怯,大智如愚。” |
ruò sàng kǎo bǐ若丧考妣 | 丧:死去;考:父亲;妣:母亲。好象死了父母一样地伤心。 | 汉 扬雄《元后诔》:“享国六十,殂落而崩。四海伤怀,擗踊拊心,若丧考妣,遏密八音。” |
yǔ yáng shí ruò雨旸时若 | 语本《书·洪范》:“曰肃,时雨若;曰乂,时旸若。”后用“雨旸时若”谓晴雨适时,气候调和。 | 语本《书·洪范》:“曰肃,时雨若;曰乂,时旸若。”元·马致远《荐福碑》第二折:“雨旸时若在仁君,鼎鼐调和有大臣。” |
dà zhí ruò qū大直若屈 | 亦作“大直若诎”。最正直的人外表反似委曲随和。 | 《后汉书荀淑传论》:“及后潜图董氏,几振国命,所谓‘大直若屈,道固逶迤’也。” |
huān xǐ ruò kuáng欢喜若狂 | 欢喜得好像发疯一样。形容高兴到了极点。 | 郭沫若《怎样使双十节更值得纪念》:“武汉三镇的人真是欢喜若狂,一直热闹了一个通夜。” |
làn ruò pī jǐn烂若披锦 | 形容文辞华丽。 | 南朝 梁 刘义庆《世说新语 文学》:“潘文烂若披锦,无处不善;陆文若排沙简金,往往见宝。” |
làn ruò pī zhǎng烂若披掌 | 形容对情况非常熟悉。 | 清·王晫《今世说·客止》:“与人言古今成败,烂若披掌,听者忘倦。” |
chǒng rǔ ruò jīng宠辱若惊 | 无论受宠、受辱,心里都要振动。形容人非常计较得失。 | 先秦 李耳《老子》:“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
xū huái ruò gǔ虚怀若谷 | 谦虚的胸怀像深广的山谷。形容非常谦虚。谷:山谷。 | 先秦 李耳《老子》:“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 |
shì xiǎn ruò yí视险若夷 | 见“视险如夷”。 | 三国·魏·吴质《与文帝书》:“虽云幽深,视险若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