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濡沫涸辙濡沫涸辙的故事

濡沫涸辙的成语故事


拼音rú mò hé zhé

基本解释濡:沾湿;沫:唾沫;涸:干枯。车辙里的水干了,鱼吐沫互相润湿。比喻在困难的处境中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

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暂未找到成语濡沫涸辙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濡沫涸辙)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辙鲋之急战国·宋·庄周《庄子·外物篇》:“车辙中有鲋鱼焉,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南辕北辙西汉 刘向《战国策 魏策》:“以广地尊名,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犹至楚而北行。”
沤沫槿艳《太平广记》第351卷:“某非猎食者,哀君情切,因来奉救。沤沫槿艳,不必多怀。”
如出一辙宋 洪迈《容斋三笔 奸鬼为人祸》:“二奸鬼之害人,如出一辙。”
易辙改弦清·王韬《〈火器略说〉后跋》:“若一旦易辙改弦,以其材力聪明置之于有用之地,安见其必逊于西人也哉?”
重蹈覆辙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窦武传》:“今不虑前事之失,复循覆车之轨。”
怒臂当辙宋·吕祖谦《东莱博议·随叛楚》:“随非惟不自忧,乃不自量其力,怒臂当辙,以蹈祸败。”
覆车之辙《旧五代史·晋书·李专美传》:“若陛下不改覆车之辙,以赏无赖之军,徒困蒸民,存亡未可知也。”
若出一辙宋·岳珂《桯史·汤岐公罢相》:“盖其相两朝,再罢相,乃累洪氏二兄弟,先后若出一辙,可笑如此。”
耳濡目染唐 韩愈《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铭》:“目濡耳染,不学以能。”
辙乱旂靡
改弦易辙宋 王楙《野客丛书 张杜皆有后》:“使其子孙改弦易辙,务从宽厚,亦足以盖其父之愆。”
辙乱旗靡先秦 左丘明《左传 庄公十年》:“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凭轼结辙《子华子·晏子问党》:“游士无所植其足,则凭轼结辙而违之。”
循途守辙明·归有光《与周子和大参》:“今当路一似循途守辙,殊不可解。”
铩羽涸鳞明·杨慎《高泉临行再赋此以别》:“铩羽涸鳞去安所,缳飞川咏几时同。”
涸泽而渔,焚林而猎《文子·上仁》:“先王之法,……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
螳臂扼辙宋·王谠《唐语林·补遗》:“人臣之谬思乱者,乃螳臂扼辙耳。”
耳染目濡清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27回:“一来也是秉赋了浇漓的薄气,二来又离了忠厚的祖宗,耳染目濡,习就了那轻薄的态度。”
相濡以沫先秦 庄周《庄子 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涸辙之鲋战国 宋 庄周《庄子 外物》:“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
以沫相濡先秦 庄周《庄子 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
日濡月染清·魏祝亭《两粤傜俗记》:“因避徭赋,举家窜入,日濡月染,凡饮食衣服器用,皆与真傜无异。”
改途易辙清 朱之瑜《端亭记》:“勉吾子改途易辙而合同乎世俗,则告朋友不信,将如何而可?”
耳濡目击明 李东阳《刘公神道碑铭》:“古者重世臣将家,盖其韬略技艺,耳濡目击,有不习而能者。”
改辕易辙宋·魏庆之《诗人玉屑·张秦》:“其初改辕易辙,如枯弦敝轸,虽成声而跌宕不满人耳;少焉遂使师旷忘味,钟期改容也。”
旗靡辙乱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庄公十年》:“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蹈袭覆辙《宋史·米芾传》:“芾为文奇险,不蹈袭前人轧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