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囫囵吞枣囫囵吞枣的故事

囫囵吞枣的成语故事


拼音hú lún tūn zǎo

基本解释囫囵:整个儿;完整的。指不加咀嚼;把枣子整个吞下去。比喻学习时生吞活剥;缺乏思考;笼统地含糊地吸收知识。

出处宋 圆悟禅师《碧岩录》:“若是知有底人,细嚼慢咽;若是不知有底人,一似浑囵吞个枣。”


暂未找到成语囫囵吞枣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囫囵吞枣)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一蛇吞象战国·楚·屈原《天问》:“一蛇吞象,厥大何如?”
交梨火枣《真诰·运象二》:“玉醴金浆,交梨火枣,此则腾飞之药,不比于金丹也。”
人心不足蛇吞象元 无名氏《冤家债主》楔子:“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到头螳捕蝉。”
付之梨枣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段序》:“然欲付梨枣而啬于资,素愿莫偿,恒深歉怅。”
半吞半吐清 袁枚《随园诗话》第五卷:“仿王孟以为高,而半吞半吐者,谓之贫贱骄人。”
吞云吐雾《梁书 沈约传》:“始餐霞而吐雾,终凌虚而倒影。”
吞刀刮肠《南史 荀伯玉传》:“若许某自新,必吞刀刮肠,饮灰洗胃。”
吞刀吐火汉·张衡《西京赋》:“吞刀吐火,云雾杳冥。”
吞吞吐吐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五回:“你一味的吞吞吐吐,支支吾吾;你把我作何等人看待?”
吞声忍气元 高文秀《黑旋风》第一折:“我只是吞声忍气,匿迹潜形。”
吞声忍泣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段氏》:“我所以吞声忍泣者,为无儿耳。”
吞声忍泪《敦煌曲子词·破阵子》:“迢递可知闺阁,吞声忍泪孤眠。”
吞声饮恨语出南朝·梁·江淹《恨赋》:“自古皆有死,莫不饮恨而吞声。”
吞声饮气《北史·儒林传下》:“吞声饮气,恶呻吟之响,忍酸辛之酷哉!”
吞声饮泣明·施耐庵《水浒传》第89回:“琼英知道了这个消息,如万箭攒心,日夜吞声饮泣,珠泪偷弹。”
吞声饮泪《敦煌曲子词·破阵子》:“迢递可知闺阁,吞声忍泪孤眠。”
吞炭漆身战国时,豫让受知于智伯。后,韩、赵、魏三家合力攻杀智伯。豫让为报知遇之恩,矢志复仇。于是漆身为厉,吞炭为哑,改变声音形貌,伺机刺杀赵襄子,事败而死。事见《战国策·赵策一》、《史记·刺客列传》。
吞符翕景
吞纸抱犬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好学,家贫无资,累日不爨,乃时吞纸以实腹;寒无毡被,抱犬而卧。”
吞舟之鱼《庄子·庚桑楚》:“吞舟之鱼,砀而失水。”《列子·杨朱》:“吞舟之鱼,不游枝流;鸿鹄高飞,不集污池。”《史记·酷吏列传序》:“网漏于吞舟之鱼,而吏治烝烝,不至于奸,黎民艾安。”
吞舟是漏《南史·陈庆之传》:“主上屈法申恩,吞舟是漏。”
吞舟漏网清·王夫之《读通鉴论·秦始皇》:“宽斯严,简斯定,吞舟漏网,而不敢再触梁笱者何也?”
吞言咽理《南史·王藻传》:“其人虽众,然皆患彰遐迩,事隔天朝,故吞言咽理,无敢论诉。”
吞风饮雨明·袁宏道《乞改稿》:“急莫急于国课,去年职开征之始,昼夜焦蒿,吞风饮雨,仅得免于参罚。”
咽苦吞甘元关汉卿《蝴蝶梦》第三折:“想着我咽苦吞甘,十月怀耽,乳哺三年。”
啮檗吞针唐 康骈《李使君》:“及至冰餐,俱置一匙于口,各相眄良久,咸若啮檗吞针 。”
啮雪吞毡明 高明《汲古阁本琵琶记》第二十一出:“啮雪吞毡,苏卿犹健;餐松食柏,到做得神仙侣。这糠呵!纵然吃些何虑?”
囫囵半片毕方《千重浪》第十章:“(邢连成)这才囫囵半片地听出点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