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悲愤填膺悲愤填膺的故事

悲愤填膺的成语故事


拼音bēi fèn tián yīng

基本解释填:充填;塞满;膺:胸。悲痛和愤怒充满胸膛。

出处清 伤时子《苍鹰击》第六折:“草头朝露,贵贱都虚度。悲愤填膺莫诉,壮怀孤负。”


暂未找到成语悲愤填膺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悲愤填膺)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乐府诗集·长歌行》:“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慷慨悲歌晋 陶潜《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慷慨独悲歌,钟期信为贤。”
霜露之悲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终制》:“若报罔极之德,霜露之悲,有时斋供。”
悲不自胜汉 荀悦《汉纪 平帝纪》:“太后因号泣而言,左右莫不垂涕,舜悲不自胜。”
忧愤成疾《五代史平话 晋史》:“契丹因晋主招纳吐谷浑,遣使来让(责备),晋主忧愤成疾。”
兔死狐悲,物伤其类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89回:“获曰:‘兔死狐悲,物伤其类’。吾与汝皆是各洞之主,往日无冤,何故害我?”
黍离之悲宋·姜夔《扬州慢·序》:“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悲欢离合宋 苏轼《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杯子由》词:“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阳缺,此事古难全。”
愤愤不平晋 王隐《晋书 桓秘传》:“秘亦免官,居于宛陵,每愤愤有不平之色。”
悲喜交集《晋书 王廙传》:“当大明之盛,而守局遐外,不得不奉赠大礼,闻问之日,悲喜交集。”
离合悲欢明 陆采《明珠记 提纲》:“佳人才子古难并,苦离分,巧完成,离合悲欢只在眼前生。”
兔死狐悲元 汪元亨《折桂令 归隐》曲:“鄙高位羊质虎皮,见非辜兔死狐悲。”
愤世疾俗鲁迅《热风·随感录三十八》:“他们必定自己觉得思想见识高出庸众之上,又为庸众所不懂,所以愤世疾俗,渐渐变成厌世家,或‘国民之敌’。”
精卫填海晋 陶渊明《山海经》诗:“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风木含悲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九:“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
发愤图强何香凝《孙中山与廖仲恺》:“孙先生在那次聚会上谈得并不多,只泛泛地谈到了中国积弱太甚了,应该发愤图强,彻底革命。”
愤世嫉俗唐 韩愈《杂说》:“然吾观于人,其能尽其性而不类于禽兽异物者,希矣。将愤世嫉邪长往而不来者之所为乎?”
不愤不启《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悲观失望毛泽东《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反对反共顽固派》:“我们决不悲观失望,我们是乐观的。”
发愤自厉章炳麟《与刘揆一书》:“夫处阴极玄黄之世,材者宜发愤自厉,复我种族。”
气愤填膺
风木之悲明·顾大典《青衫记·元白揣摩》:“早年失怙,常怀风木之悲;壮岁鼓盆,久虚琴瑟之乐。”
悲观主义毛泽东《和英国记者贝特兰的谈话》:“投降主义根源于民族失败主义,即民族悲观主义。”
悲愁垂涕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汤问》:“一里老幼,悲愁垂涕相对,三日不食。”
猿悲鹤怨宋 朱熹《送籍溪胡丈赴馆供职》诗之二:“猿悲鹤怨因何事?只恐先生袖手归。”
满腔义愤马克·吐温《竞选州长》:“那些人满腔义愤,来势汹汹,一进门就捣毁了家具和窗户,走的时候把能带走的财物都拿去了。”
风树之悲唐·道宣《续高僧传·译经·释宝唱》:“临朝端默,过隙子思弥轸;垂拱岩廊,风树之悲逾切。”
狐兔之悲明·朱国桢《涌幢小品·黄叔度二诬辨》:“因视国家将倾,诸贤就戮,上之不能如孙登之污埋,次之不能如皇甫规之不与,下之不能兴狐兔之悲,方且沾沾自喜,因同志之死以为名高,是诚何忍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