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屈膝求和屈膝求和的故事

屈膝求和的成语故事


拼音qū xī qiú hé

基本解释屈:弯曲;屈膝:下跪。下跪降服,请求和解。

出处蔡东藩《宋史演义》第76回:“屈膝求和母后返驾,刺奸被执义士丧生。”


暂未找到成语屈膝求和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屈膝求和)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一倡一和《诗·郑风·萚兮》:“叔兮伯兮,倡予和女。”
一倡百和金 元好问《续夷坚志 胡公去狐》:“夜半,狐鸣后圃中,一倡百和。”
一唱一和宋 陈叔方《颖川语小》下卷:“句法有正有奇,有呼有应。呼应者一唱一和,律吕相宜以成文也。”
一唱众和朱自清《经典常谈·诗经》:“碰到节日,大家聚在一起酬神作乐,唱歌的机会更多。或一唱众和,或彼此竞胜。”
一唱百和曾朴《孽海花》第35回:“那也是承了乾、嘉极盛之后,不得不另辟蹊径,一唱百和,自然地成了一时风气了。”
一团和气宋 朱熹《伊洛渊源录》引《上蔡语录》:“明道终日坐,如泥塑人,然接人浑是一团和气。”
一无所求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6回:“要我给她遮掩个门户;此外一无所求。”
一迎一和元·无名氏《盆儿鬼》第二折:“也是你不合去杀人处,一迎一合。”
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孟子·离娄上》:“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
万事不求人老舍《英国人》:“多数的英国人愿当鲁滨孙,万事不求人。”
丈二和尚冯志《敌后武工队》第二章:“敌人又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
三杯和万事元·武汉臣《生金阁》第三折:“可不道‘三杯和万事,一醉解千愁。’”
三求四告清·曹雪芹《红楼梦》第80回:“嫌我不好,谁叫你们瞎了眼,三求四告的,跑了我们家做甚么去了?”
上和下睦元·岳伯川《铁拐李》第二折:“常则是户静门清,上和下睦,立计成家,众口流传。”
上求下告《朱子语类辑略》第七卷:“不自反躬穷究,只管上求下告,问他讨禅,被他恣意相簿。”
不厌求详茅盾《蚀·追求》:“徐子材不厌求详地询问史循自杀的感觉,几次把龙飞的已经到了嘴唇边的话打了回去。”
不屈不挠东汉 班固《汉书 叙传下》:“乐昌笃实,不桡(挠)不诎(屈)。”
不得已而求其次曹靖华《叹往昔,独木桥头徘徊无终期!》:“凡事往往不得已而求其次。‘鸿沟’上没有‘桥梁’,只好‘绕道东京’了。”
不忮不求《诗经 邶风 雄雉》:“不忮不求,何用不臧。”郑玄笺:“我君子之行,不疾害,不求备于一人,其行何用为不善。”
不挠不屈清 陈天华《论中国宜改创民主政体》:“吾民族以不挠不屈之气概,与外族战,与土番战,与寒暑战,卒能斩荆披棘。”
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中国现在记》第二回:“总而言之,一句话,现在的情形,我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不求甚解晋 陶潜《五柳先生传》:“不慕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不求闻达三国 蜀 诸葛亮《前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
两头和番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75回:“单管两头和番,曲心矫肚,人面兽心。”
临难不屈《旧唐书·刘弘基传》:“高祖嘉其临难不屈,赐其家粟帛甚厚。”
乖气致戾,和气致祥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7回:“想到这里,就令人不能不信‘乖气致戾,和气致祥’这句话了。”
买菜求益《高士传·严光》:“买菜乎?求益也。”
买静求安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21卷:“今日天飞大王在此经过,这乡村敛钱备饭,买静求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