泣血枕戈的成语故事
拼音qì xuè zhěn gē
基本解释枕:枕着。戈:兵器。眼睛流血,睡时枕着武器。形容因悲愤而自励,立志雪恨。
出处《梁书·警帝纪》:“朕以荒幼,所属艰难,泣血枕戈,志复仇逆。”
暂未找到成语泣血枕戈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泣血枕戈)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血气方刚 | 先秦 孔子《论语 季氏》:“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 |
金戈铁马 | 《新五代史 李袭吉传》:“金戈铁马,蹂践于明时。” |
止戈为武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宣公十二年》:“非尔所知也。夫文,止戈为武。” |
吸血鬼 | |
同室操戈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郑玄传》:“康成入我室操吾矛以伐我乎?” |
有血有肉 | 秦牧《艺海拾贝 核心》:“但是总觉得那种思想交锋并不是有声有色,有血有肉,语言独特,激动人心的。” |
鲜血淋漓 | 元 金仁杰《追韩信》第四折:“猿背弯躬,醉眼朦胧,腰项斜称,呀!他可早鲜血淋漓了战袍领!”清 钱彩《说岳全传》第七十一回:“也有打破头的,鲜血淋漓,好不惨伤。” |
止戈兴仁 | 《汉晋春秋》:“将欲止戈兴仁,为百姓请命。” |
反戈一击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吾与杨军反戈击之。” |
挥戈反日 | 《淮南子·览冥训》:“鲁阳公与韩构难,战酣日暮,援戈而伪(挥)之,日为之反三舍。” |
倒载干戈 | 《礼记·乐记》:“倒载干戈,包之以虎皮……然后天下知武王之不得用兵也。” |
牛衣对泣 | 《汉书·王章传》:“初,章为渚生学长安,独与妻居。章疾病,无被,卧牛衣中;与妻决,涕泣。” |
一枕黄粱 | 唐·沉既济《枕中记》载,卢生在邯郸旅店中昼寝入梦,历尽富贵荣华,一觉醒来,主人黄粱尚未熟。 |
泣不成声 | 汉 赵晔《吴越春秋 越王无余外传》:“尧崩,禹服三年之丧,如丧考妣,昼夜哭泣,气不属声。” |
高枕无忧 | 《旧五代史 世袭传二 高季兴》:“且游猎旬日不回,中外之情,其何以堪,吾高枕无忧矣。” |
可歌可泣 | 明 海瑞《方孝儒临麻姑仙坛记跋》:“追念及之,可歌可泣。” |
茹毛饮血 | 西汉 戴圣《礼记 礼运》:“未有火化,食草木之食,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 |
呕心滴血 | 清·秋瑾《精卫石·序》:“余愿呕心滴血以拜求之,祈余二万万女同胞无负此国民责任也。” |
化干戈为玉帛 | 西汉 刘安《淮南子 原道训》:“昔者夏鲧作三仞之城,诸侯背之,海外有狡心。禹知天下之叛也,乃坏城平池,散财物,焚甲兵,施之以德,海外宾服,四夷纳职,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 |
反戈相向 | 《尚书·武成》:“前徙倒戈,攻于后以北。” |
心血来潮 | 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34回:“乾元山金光洞有太乙真人闲坐碧游床,正运元神,忽心血来潮。” |
倒戈卸甲 | 《续传灯录》:“雪峰三上投子,九到洞山,为什么倒戈卸甲?” |
杀人不见血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那李林甫混名叫做李猫儿,平昔不知坏了多少大臣,乃是杀人不见血的刽子手。” |
大动干戈 | 先秦 孔子《论语 季氏》:“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
血光之灾 | 元 无名氏《盆儿鬼》楔子:“此卦洽谈室一百日内,有血光之灾,只怕躲不过去。” |
枕戈泣血 | 唐·房玄龄《晋书·桓温传》:“枕戈泣血,志在复雠。” |
冷血动物 | 钱钟书《围城》:“李先生本来像冬蛰的冷血动物,给顾先生当众恭维得春气入身,蠕蠕欲活。” |
兵不血刃 | 先秦 荀况《荀子 议兵》:“故近者亲其善,远方慕其义,兵不血刃,远迩来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