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雕虫末伎雕虫末伎的故事

雕虫末伎的成语故事


拼音diāo chóng mò jì

基本解释见“雕虫末技”。

出处明·唐顺之《答翁东厓总制书》:“俟公破虏功成,当以向时雕虫末伎,作为铙歌鼓吹曲,以继《采芑》《江汉》之余响。”


暂未找到成语雕虫末伎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雕虫末伎)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精雕细刻《共青团员;要做八十年代的带头人》(1982年2月5日《中国青年报》社论):“要以平等交心的态度;点点滴滴、精雕细刻;因势利导地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工作。”
物腐虫生宋 苏轼《范增论》:“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
进本退末西汉 桓宽《盐铁论 本议》:“愿罢盐铁酒榷均输,所以进本退末,广利农业便也。”
本末倒置金 无名氏《绥德州新学记》:“而牧之者当奉教化宣之于民……然非知治之番,则亦未尝不本末倒置。”
离本趣末汉 徐幹《中论 考伪》:“以此毒天下之民,莫不离本趣末,事以伪成。”
头上末下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19回:“恰似俺们把这桩事放在头里一般,头上末下就让不得这一夜儿!”
末大必折《左传·昭公十一年》:“末大必折,尾大不掉,君所知也。”
泥塑木雕元 无名氏《冤家债主》第四折:“城隍也是泥塑木雕的,有甚么灵感在那里。”
雕梁画栋元 郑廷玉《看钱奴》第三折:“这的是雕梁画栋圣祠堂。”
强弩之末西汉 司马迁《史记 韩安国传》:“强弩之末,矢不能穿鲁缟。”
一箭双雕《北史 长孙晟传》:“尝有二雕飞而争肉,因以箭两只与晟,请射取之。晟驰往,遇雕相攫,遂一发双贯焉。”
末路穷途《吴越春秋 王僚伎公子光传》:“子胥曰:‘夫人赈穷途,少饭亦何嫌哉?”
寄生虫梁遇春《黑暗》:“而名士们一向是靠欺骗奸滑为生,一面骂俗物,一面做俗物的寄生虫,养成中国历来文人只图小便宜的习气。”
天末凉风唐·杜甫《天末怀李白》诗:“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夏虫语冰先秦 庄周《庄子 秋水》:“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根孤伎薄南朝·宋·鲍照《侍郎报满辞阁疏》:“日晏途绕,块然自丧,加以无良,根孤伎薄,既同冯衍负困之累,复抱相如痟渴之疾。”
夏虫不可语冰战国·宋·庄周《庄子·秋水》:“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舍本逐末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 上农》:“民舍本而事末则不令,不令则不可以守,不可以战。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其产约则轻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
明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孟子 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舍本问末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岂舍本而问末者耶?”
舍本求末《关尹子 一宇》:“殊不知舍源求流,无时得源。舍本求末,无时得本。”
末大不掉唐·柳宗元《封建论》:“得非诸侯之盛强,末大不掉之咎欤?”
去末归本《后汉书·章帝本纪》:“比年阴阳不调,饥馑屡臻。深惟先帝忧人之本,……诚欲元元去末归本。”
末学肤受汉 张衡《东都赋》:“如客所谓末学肤受,贵耳而践目者也。”
末路之难西汉 刘向《战国策 秦策五》:“‘行百里者半于九十’,此言末路之难。”
肤末支离清 方苞《书柳文后》:“彼言涉于道,多肤末支离,而无所归宿。”
穷途末路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五回:“你如今是穷途末路,举目无依。”
末如之何晋·葛洪《抱朴子·塞难》:“吾所以不能默者,冀夫可上可下者,可引致耳。其不移者,古人已末如之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