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斟低讴的成语故事
拼音qiǎn zhēn dī ōu
基本解释斟:筛酒;讴:歌唱。斟着茶酒,低声歌唱。形容悠然自得、遣兴消闲的样子。
出处明·无名氏《东篱赏菊》第一折:“我则待休休游游,他道是御酒金瓯,浅斟低讴,锦袋吴钩,拜相封侯。”
暂未找到成语浅斟低讴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浅斟低讴)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服低做小 | 元·李文蔚《圯桥进履》第二折:“我又索含容折节,屈脊躬身,伏低做小,跪膝在尘埃。” |
交浅言深 | 西汉 刘向《战国策 赵策四》:“夫望人而笑,是和也;言而不称师,是庸说也;交浅而言深,是忠也。” |
低声下气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95回:“这里只苦了袭人,在宝玉跟前低声下气的伏侍劝慰。” |
缝衣浅带 | 先秦 庄周《庄子 盗跖》:“今子修文武之道,掌天下之辩,以教后世,缝衣浅带,矫言伪行,以迷惑天下之主。” |
讴功颂德 | 西汉·司马迁《史记·周本纪》:“民皆歌乐之,颂其德。” |
目光短浅 | 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第一章:“这位精明的庄稼人思前想后,竟得出了一个目光短浅的结论。” |
缘悭分浅 | 明·西湖渔隐主人《欢喜冤家》第22回:“缘悭分浅,不获再睹丰仪。” |
受益匪浅 | 清·唐芸洲《七剑十三侠》第56回:“若能众位豪杰常常聚首,教导小儿,却是受益匪浅!” |
字斟句酌 |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滦阳消夏录一》:“《论语》、《孟子》,宋儒积一生精力,字斟句酌,亦断非汉儒所及。” |
浅见薄识 | 明·罗贯中《平妖传》第二回:“此诗浅见薄识,乃荒唐之说,不知此乃坐井观天,浅见薄识之辈。” |
伏低做小 | 元 尚仲贤《三夺槊》第二折:“他立下功劳,怎肯伏低做小。” |
由浅入深 | 清 无名氏《杜诗言志》卷四:“夫诗之章法起句,必切本题,且由纲及目,由浅入深。” |
害人不浅 |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95回:“即如今人凡遇小儿惊风,害人不浅。” |
学浅才疏 | 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 神思》:“若学浅而空迟,才疏而徒速,以斯成器,未之前闻。” |
高不成低不就 | 宋 陈师道《宿柴城》诗:“起倒不供聊应俗,高低莫可只随缘。” |
才疏学浅 | 元 柯丹邱《荆钗记 合卺》:“欲步蟾宫,奈才疏学浅,未得蜚冲。” |
鼓腹讴歌 |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文准禅师》:“鼓腹讴歌笑不彻。” |
浅尝辄止 | 清 彭养鸥《黑籍冤魂》:“此物非不可尝,苟文人墨客,浅尝辄止,用以悦性陶情,有何不可?” |
浅希近求 |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65卷:“与安期相随少久,其术可得而传。如浅希近求,则房户幽坚。” |
逢衣浅带 | 战国·赵·荀况《荀子·儒效》:“逢衣浅带。” |
深入浅出 | 明 朱之喻《朱舜水集》:“鸿论深入显出,切中事机,据理辩驳,虽有利口,无所复置其喙。” |
缘薄分浅 | 明·胡文焕《群音类选·无名氏<点绛唇·相思>》:“想的人心似刀割,肉似锤剜,也是我缘薄分浅,不能勾永久团圆。” |
天低吴楚,眼空无物 | 元·萨都刺《念奴娇·登石头城》词:“石头城上,望天低吴楚,眼空无物。” |
句斟字酌 |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第一卷:“宋儒积一生精力,字斟句酌,亦断非汉儒所及。” |
浅见寡识 | 宋·苏舜钦《上范公参政书》:“今辄条数事,布于左右,非出于浅见寡识。” |
低人一等 | 玛拉沁夫《茫茫的草原》第一卷:“在这个家庭中,他从小就处于‘低人一等’的地位!” |
低头搭脑 | 梁斌《红旗谱》一:“老祥子大娘正点着灯做晚饭,看见朱老巩走进来,低头搭脑坐在台阶上。” |
脚高步低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三十七回:“三人躲在芦苇丛中,望后面时,那火把渐近,三人心里越慌,脚高步低,在芦苇里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