啼啼哭哭的成语故事
拼音tí tí kū kū
基本解释哭泣不止。
出处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一回:“只见许多男女,啼啼哭哭,在街上过。”
暂未找到成语啼啼哭哭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啼啼哭哭)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包胥之哭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定公四年》:“立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 |
卧冰哭竹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3卷:“说到此处,就是卧冰哭竹,扇枕温衾,也难报答万一。” |
号咷大哭 | 《周易·同人》:“同人先号咷而后笑。” |
号啕大哭 | 《周易 同人》:“同人先号咷而后笑。” |
号啕痛哭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16回:“却说那和尚把袈裟骗到手,拿在后房灯下,对袈裟号啕痛哭。” |
号天哭地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八回:“只见林冲的娘子,号天哭地叫将来,女使锦儿抱着一包衣服,一路寻到酒店里。” |
号寒啼饥 | 唐 韩愈《进学解》:“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 |
哭丧着脸 |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66回:“小玉兰哭丧着脸,走到湖亭席上,狄希陈唬得魂飞天外。” |
哭哭啼啼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七回:“这如今才好些,又这样哭哭啼啼,岂不是自己糟蹋了自己身子。” |
哭天喊地 | 凌力《少年天子》第六章:“公堂上三十棍打下来,大人都要哭天喊地,他小小年纪却一声不哼。” |
哭天抹泪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32回:“前日不知为什么撵出去,在家里哭天抹泪的。” |
哭眼抹泪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七回:“那老婆儿哭眼抹泪的说道:‘阿弥陀佛!说也不当好听的话。’” |
哭眼擦泪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40回:“再说大喜的事,这么哭眼擦泪的,是为什么呢?” |
哭笑不得 | 元 高安道《皮匠说谎》:“好一场,恶一场,哭不得,笑不得。” |
啼天哭地 | 元 陶宗仪《南村辍耕录 阑路驾上书》:“奉使来时,惊天动地,奉使去时,乌天黑地,官吏都欢天喜地,百姓却啼天哭地。” |
啼笑皆非 | 唐 孟棨《本事诗 情感》:“笑啼皆不敢,方验作人难。” |
啼饥号寒 | 唐 韩愈《进学解》:“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 |
嚎啕大哭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06回:“今日看他悲哀欲绝,心里更加不忍,竟嚎啕大哭起来。” |
射像止啼 | 《汉书·酷吏传·郅都》:“匈奴至为偶人象都(郅都),令骑驰射,莫能中,其见惮如此。此为射像事。”《新唐书·郝玼传》:“虏大畏,道其名,以怖啼。”此为止啼事。后遂合用以为典实。 |
干啼湿哭 | 《北齐书·尉景传》:“景曰:‘小儿惯去,放使作心腹,何须干啼湿哭不听打耶!’” |
恸哭流涕 | 宋·陈亮《祭朱寿之文》:“今子之死,乃独有感于余心而兴不幸之叹,至于恸哭流涕不能自已。” |
愁眉啼妆 | 《后汉书·五行志一》:“桓帝元嘉中,京都妇女作愁眉、啼妆、堕马髻、折腰步、龋齿笑。所谓愁眉者,细而曲折。啼妆者,薄饰目下,若啼处。” |
抱头大哭 |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27回:“两人抱头大哭,哭了一场坐下。” |
抱头痛哭 | 清 刘鹗《老残游记》第四回:“这里于家父子同他家里人抱头痛哭。” |
擗踊哭泣 | 《孝经·丧亲》:“擗踊哭泣,哀以送之。” |
昼吟宵哭 | 《战国策·楚策一》:“[棼冒勃苏]七日而薄秦王之朝,雀立不转,昼吟宵哭,七日不得告。” |
月落乌啼 | 唐·张继《枫桥夜泊》诗:“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
望帝啼鹃 | 元·关汉卿《窦娥冤》:“若没些儿灵圣与世人传,也不见得湛湛清天。我不要半星血红尘洒,都只在八尺旗枪素练悬。等他四下里皆瞧见,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 |